重庆万盛10年从“煤”到“美”的绿色新生
2018-12-18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浏览量:
从“因煤而兴”到“不唯煤”,位于重庆南部、曾被称为“抗战煤都”的万盛经开区走了10年。10年转型路,让一座“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缺煤而困”的资源型城市,变成拥有绿水青山,走出“体旅融合”发展道路的旅游城市。
自1938年位于万盛的南桐煤矿开始了规模化开采后,抗日战争时期,万盛为重庆生产了100万余吨优质原煤,近50万吨冶金焦炭。万盛地区成为当时国民政府直接控制下最大、最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因此被称为“抗战煤都”。
1955年,万盛“因矿设区”,曾是全国100个重点采煤区县之一。万盛的煤炭产量一度占四川的1/4、重庆的1/2。在计划经济年代,万盛始终围绕南桐矿务局的煤炭开采而布局、发展。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万盛提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思路。2009年3月,万盛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也是重庆市唯一的资源经济转型试点城市。
当以煤为根基的经济支柱开始动摇之后,决心不再以资源开发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万盛踏上了转型之路。
除了煤什么都没有的万盛,在煤逐渐枯竭的日子里,通过10年的探索,万盛逐渐打破“矿井经济”旧思维,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区经济“从地下向地上、黑色向绿色、单一向多元”的转变。
“资源型城市转型,重点在于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生态转型的三大转型。”万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肖猛表示,现在万盛正处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
肖猛表示,经济转型是万盛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我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除了关停全部38家地方煤矿,万盛还在持续壮大接续产业、发展替代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据悉,通过10年的发展,万盛逐渐告别以煤炭资源为支撑的“地下”产业,形成煤电化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医药健康、电子信息、通用航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成的“3+3”产业集群。煤炭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比重由历史上最高72%下降到5%。
除了发展“3+3”产业集群,万盛也在一种新的发展路径——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随着“体旅融合”的深入推进,万盛的体育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围绕打造“体育旅游产业综合体”的目标,近年来万盛大力开展体育旅游景区建设,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
据万盛经开区体育局介绍,目前万盛累计投入资金超30亿元,已打造1个区级全民健身中心、10个全民健身基地、100个全民健身公园、1000里户外健身步道,形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9平方米,高于全国和重庆市平均水平。
以体育赛事吸引人气、激活旅游,正成为万盛旅游的常态。“万盛不仅拥有国家5A级景区黑山谷,还有龙鳞石海、奥陶纪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观。同时,万盛也是国家羽毛球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个全项目轮滑赛训基地以及全国首个定向运动训练基地。”肖猛说,近年来,万盛将体育旅游作为万盛旅游新的特质和核心竞争力,将运动健康植入旅游产业,打造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景区景点。得益于体育旅游蓬勃发展,万盛旅游年游客接待量从2014年852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1806万人次,“今年截至目前接待游客人数是2100万人次,全年接待游客人数预计将超过2200万人次。”
从“因煤而兴”到“不唯煤”的10年,万盛经开区相继获得全国唯一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国家卫生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区等殊荣,地区经济由煤炭产业“一枝独秀”转变为多元产业绿色发展。
从曾经的“煤”到现在的“美”,万盛经开区的下一个十年,未来可期。
上一篇 上一篇:西气东输 长庆油田保40城市供气
下一篇 下一篇:张煤机7米超大采高综放成套智能输送设备领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