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获“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
2018-12-23 | 编辑:机械工业教育网 | 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 | 浏览量: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12月18日下午,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宁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会上宣读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授予“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的决定。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被授予“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实践,江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谱写了辉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苏篇章。讲好江苏改革开放的精彩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工集团,听听徐工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的改革故事——
进徐工那年,王民18岁。
46年来,他从学徒一步步成长为徐工集团“掌门人”。
再回首,他为之奋斗近半个世纪的企业,已从没多大名气的地方国企成长为营业规模破千亿、综合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六的装备制造业全球品牌,习近平总书记也为之点赞。
在王民看来,坚定改革开放、坚持自主创新、坚守产业报国,是徐工走向成功的最大秘诀。今年,徐工销售再破千亿已成定局,可以向习总书记交上一份优质答卷。
与此同时,王民的目光早已越过“千亿”这个高度。他盯住的是——“世界级”。
70年代,王民在徐州重型机械厂
80年代,王民任徐州装载机厂厂长时和职工在一起
匠心不凡,改革创新向高端
时间回到世纪之交。王民接棒徐工时,重重困难摆在面前——人心散、管理乱、包袱重。一些职工不无疑虑:王民,能行吗?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徐工的今天,也不会有徐工的未来。”王民一上任,就举起“七项专项治理”改革大旗,从小金库、差旅费、干部住房等7个方面打出“组合拳”;同时,人事、劳动、分配这3项制度改革也全面展开。不管触碰谁的利益,坚决往前推进。
1989年徐工集团正式组建成立,成为行业首家集团公司
1996年,徐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9年徐工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集中开展“七项专项治理”,厉节治奢,掀开徐工发展新篇章
改革,提振了职工的精气神,更驱动徐工这头“负重的奔牛”不断向前。在王民带领下,徐工走出了连续多年经营规模徘徊在20多亿元的局面,2003年超过100亿元,成为行业和苏北地区首个“百亿集团”。
“十二五”开局后,王民开启名为“汉风计划”的新改革行动,大力推动事业部制改革,实现“大船变舰队”,让徐工在2012年迈入“千亿俱乐部”。
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徐工面对的必答考卷。“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改革,也是徐工近两年要攻坚的一场战役。”王民说。
不仅改革突围,还聚焦产品提档。曾经,徐工机械漂洋过海出口到海外,结果在海风侵蚀下变得锈迹斑斑,使用起来故障不断,甚至被客户要求退货。王民在对国际顶尖工程机械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其产品有的用了几十年竟然仍平稳运转,甚至连备件都用不上。这种高质量、高可靠性,让王民受到极大震撼。
2001年,王民提出:必须坚定地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高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吨位的“三高一大”产品战略,并把它列为“董事长一号工程”。徐工每个产业板块,都要有“对标全球主要对手的赶超计划”。
2000年徐工推进“董事长一号工程”,成功研发中国第三代装载机的标志性产品ZL50G
2003年徐工率先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营业收入、销售收入双超百亿的集团
王民深知,徐工要做百年企业,必须在坚持以工程机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基础上,大力转变发展观念和增长方式,从过去靠规模、靠速度发展,转变到靠技术、靠品质、靠精细管理、靠专业化管理的差异化发展。
如今,王民进一步提出“技术领先、用不毁”,把产品做成工艺品的理念,以瑞士钟表匠般的精致打磨这家工程机械企业,走出一条有质量、有效益、有规模、可持续的创新发展之路:今年徐工新获专利805项、发明专利209项、PCT国际专利11件;累计拥有授权专利6384项、发明专利1339项,PCT国际专利34件,实现新突破。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1300多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最新评价,徐工居综合评价第46位、工程机械行业第1位。
恒心不渝,执着坚守强主业
走进徐工,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这样一家位于苏北的市属地方企业能够发展成装备制造的“国家队”,并在全球行业称雄?
王民把原因归结为,一方面,徐州市委、市政府开明开放,对徐工充分信任授权,放手让徐工在市场经济大潮里“游泳”;另一方面,徐工始终专注,坚守工程机械主业,而不被其他利益所诱惑,这样才能历经风雨艰辛不断向前!
2011年徐工进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5强
风暴曾骤然而至。在徐工2012年迈入“千亿级”后不久,国内工程机械市场急剧萎缩,低谷时市场容量不到高点年份的三成。很多企业撑不下去被收编,或就此脱离工程机械主业。
面对低迷形势,王民沉着应对,但坚决不涉足房地产、金融等领域“赚快钱”。“如果动摇了,还是徐工吗?如果动摇了,徐工还能有今天吗?”就是这“一根筋”精神,让徐工得以保持定力和专注。
冰火淬炼,徐工坚持了下来。即使经营面临巨大挑战,王民多年前定下的铁规依然不变: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用于研发。
当年他已洞察:销售高歌猛进、市场一片狂欢的背后,存在着管理粗放、品质不高、心态浮躁等诸多问题。他提出,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体系运行的效率和务实,更加注重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徐工终于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8年上海宝马展
今年,徐工交出一张张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成功推出“神州第一挖”700吨矿用挖掘机;第5万台随车起重机、第4000台大吨位装载机、第10万台压路机下线;“全球第一吊”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完成近百次吊装;新型电控箱、高端液压阀、智能控制系统替代进口批量配套……今年前10月,徐工实现营业收入919亿元,其中主营收入同比增长47.7%;品牌出口总额达11亿美元,同比增长41%,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11月18日,徐工瞄准最前端产业链开建精密铸造基地,预计2020年上半年投产后,将面向全球提供高端零部件;11月21日,徐工发起的全国首家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全力攻关突破关键共性技术;12月9日,徐工集团“超级移动起重机创新工程”项目一举摘得中国工业大奖,这已是徐工第二次获此殊荣……
每周工作超过6天半的王民,带领这个拥有2.3万名职工的企业继续攀登。他说:“我希望,年轻一代选择了装备制造业、选择了实业,就要‘以心相许’,在这个看似清苦的行当,有理想、有担当、有激情、有耐力,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忠心不二,产业报国担大任
虽然时间已过去近一年,但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工视察时的一幕幕,依然时常浮现在王民的眼前。特别是在总书记准备上车时,王民说道:“请总书记放心,徐工集团永远对党忠诚、为国争光!”总书记又一次亲切握住他的手说:“我是信任的!”
对党忠诚、为国争光,正是王民一生的价值追求。
王民曾有个军人梦,16岁时报名当兵未能如愿,但满腔报国情怀始终深藏在他心中。经历两年多矿工生涯后,他成为一名徐工的车床工人。
“那时最大的理想,是首先争取在政治上进步,让党组织信任我,加倍努力工作,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王民回忆道。
执掌徐工后,王民传承企业红色基因,大力倡导企业和员工要有理想信仰、有担当情怀、有民族情结、有为国家利益和产业抱负不懈奋斗的矢志追求。他把徐工企业文化凝结为“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这成为一代代徐工人的精神旗帜。“我们要为‘中国制造’争口气,努力赢得世人的尊重!”
那曾经受人轻慢的画面,王民不会忘记。到国外考察,对方说:你们随便拍照,反正也学不会。进口零部件,外商常断货,而且随意抬价。出口产品,客户不满意,还称之为“破烂货”。
永不服输的王民,把个人理想融入产业报国的点滴实践,让徐工在国际化进程中成功“逆袭”。
1992年徐工出口第一台设备,海外收入从每年不足千万美元到如今超过23亿美元。目前,徐工拥有全球4大海外研发中心、15个制造基地、KD工厂或合资企业、70家分子公司和办事处、300多家经销商,产品出口到182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连续26年保持中国工程机械出口第一。尤其是,曾被视为徐工“软肋”的液压技术获得巨大突破,已广泛应用到矿山隧道、煤矿油田等领域,出口欧、美、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自主核心零部件技术的“隐形冠军”。
“打造世界级企业,是对党和人民最大的忠诚、最好的报答!”王民说,当前,徐工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工程机械等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使工程机械等4个产业集群综合影响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历史性机遇,力争在2020年和2025年跻身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五强和前三强。
王民坚信,徐工一定会如企业誓言中所说的那样,“铸就徐工‘珠峰登顶’伟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往开来,再立新功”。
上一篇 上一篇:徐工集团万名员工热议改革开放40年
下一篇 下一篇:国机重工干部职工积极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