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线上的“全能男神”
2019-01-01 | 编辑:机械工业教育网 | 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 | 浏览量:
该小组年纪最大的成员高忠已在维修电工的岗位上干了近40年,明年就要退休。最小的魏东,工龄也有23年了。小组成员的工龄都在20年以上,用他们的话说是十足的“老油条”。大家都经历过公司两次大的调迁,尤其是公司从石头店调迁至孝感的那一次,数百台大型机床、1000多台仪器仪表加上办公家具,都由他们负责拆装。经过这次洗礼,他们个个都成了内行。因此在2011年公司民用产业整体调迁至三江产业园时,这批40岁左右的干将被领导挑中,安排至产业园独当一面。
小组的日常工作除了要保障公司产业园内的水、电、气的运行畅通外,还要负责园区各类设备仪器的维护。小组管辖的设备,仅机加类的大型机床就高达130多台,已超过了主厂区;且这些设备不仅包括常见的数控机床、普通车铣、磨床、线切割和电焊机床、空压机等,还有一些不常见的特殊设备,如剪板机、折弯机、锯床、水刀、等离子切割机等。这些设备有些是老设备,大家都比较了解其结构性能,有些是这几年技改的,就需要大家边干边学习摸索。在主厂区时,机动保障部有40多人,有技术组、电工组、光机修就有数控和普通两个组 。大家各司其职,各管一摊,但在距离主厂区7、8公里的产业园区,维修组总共才6人,大家必须既能当“专科医师”,又得懂点“全科”技能。
长期“泡”在民品线上,让他们明白订单来之不易。要想赢得客户的信赖,订单按时交付是必须的;而要想每一份订单能按时交付,就必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否则,再优秀的工人,没有“武器”也是白搭。在组长杨波涛的带领下,小组制定了小毛病不过夜,大故障不过周的制度,只要是不需要购买备件的设备他们基本上都能快速解决,短则几小时,长的除去采购备件的时间,真正修理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一周。
妙手良医巧修洋设备
不过,这项规定在今年却险被打破。几位行走“江湖”几十年的老技工也遇到了一大块“硬骨头”。10月中旬,园区一台从德国进口的加工中心出现了故障,经过排查断定是主轴变速故障。这台工龄8年的设备采用德国进口ZF电磁式变速箱,不像一般国产机床采用气压或液压变速,结构和工作方式独特。一时之间大家还真有些无处下手。杨波涛、蹇伟、马良东三名机修工天天围在机床旁分析、查资料、讨论。有的资料是外文的,三人就在手机快译软件的帮助下一点点消化。三天后杨波涛又召集小组进行集中讨论,大家从工作原理到具体流程一一进行分析,确定了初步的维修方案。该设备生产厂家为了进行技术封锁,对电磁变速器进行了灌胶,使其变成了一次性的,坏了只能换,不能修。大家硬生生将变速器拆了,进行解剖,确认了故障。最后,大家将采购清单提交给物资部门。一周后新的电磁式变速箱到货,安装后一试,设备运转正常了。
尽管大家经验丰富,但工作中也并不总是驾轻就熟,每年总能遇到或大或小的“骨头”。比如今年他们就遇到了水切割高压分级阀故障、N088数控车11工位刀库损坏、VMC600加工中心润滑系统故障、PV715加工中心X轴精度超差、T5钻攻中心三菱系统驱动器故障等“硬骨头”,但最终都被他们的“利牙”攻克了。
全能技工无畏屡攻坚
产业园各单位经常实行人停机不停的三班倒工作制,造成设备故障率偏高,而维修周期又短。年均150台左右的设备维修量加上水电气的日常管理,让小组6个人忙得焦头烂额。小组的每一个人几乎都在节假日接到过“停电了、跳闸了、水管坏了……”等“急救”电话。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好设备和水电气的保障,小组制定出三条应对措施:一是对设备进行分类维护,把一批加工精度高的加工中心作为重点对象,提升其备件采购质量和润滑用油品质,以提高其使用寿命;二是在设备修理完毕后一律进行二级保养,改变以往单次单台只进行三级保养的习惯;三是加强设备三检(自检抽检巡检),小组在指导督促操作人员做好设备自检和一级保养的同时,对巡检时发现的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空压机组空滤、油滤、冷却油、压缩机头、主电机、高压配电室电容组、高压柜上的仪表进行了更换保养。针对下料工段作为机加的头道工序,对科研生产进度影响巨大,但几台下料的剪床已经老旧,数控锯床也故障频出的情况,小组采取值班制,不分节假日和工余时间全力保障下料工段的生产。对下料工段处的“独生子”设备——水刀,因其维修难度大且备件昂贵,安排专人负责维护。对于老旧设备的维修,小组还有一个快速“除病”的绝招:即拆东墙补西墙或两台拼一台。秘密全在他们对报废设备的处理上。在产业园区,废旧设备即使报废了,也轻易不下火线,因为它们另有妙用。经常会有维修工去拆它的零部件,用在其它机床上;或者干脆取两台老设备中可用之部件,组装成一台。这样既节约了采购备件的时间,也节省了成本。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发生率,提高了维修质量,减少了维修工作量。
今年上半年公司安全标准化验收和环境评价验收工作叠加,尤其是安全标准化验收标准较以往变化较大,班组整改工作量巨大。在人员少、任务重、节点紧等诸多困难下,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打破工种界线,在3个月时间里,对产业园一、二期厂房内100余台配电柜、配电箱逐台进行了检查和清理;规范更换了空压站、配电室内的各类标识、操作规程、图示100多个;按要求在园区1000余米气源管路线上悬挂了30多个流向标识,对366件手执电动工具逐台进行检修并张贴规范标识,检查更换了42台数控加工中心的安全门联锁装置,为下料工段5台剪板床安装了安全防护隔离栅栏及门机联锁装置,圆满完成了技安部下达的17类110项整改项目,产业园区顺利通过了安全标准化验收。
武坛高手多方显身手
由于产业园距离家属区较远,很多职工要骑电动车上下班。为了给电动车充电,许多职工在厂区内随意接线,带来安全隐患。在产业园加装充电桩的任务落在了小组头上。经多次调研讨论、安装方案很快出炉,与外面接洽,报价均在5万元以上。小组决定自己动手,他们从机电公司找来加工余料,请其帮忙焊接成支架,让物资部门按照清单采购了8套防水插座、电动机和电缆,然后挖沟、铺设线路、安装充电桩和控制钻、刷油漆,还自行设计安装了充电定时装置,悬挂标识和充电规程,很快,一个花费不到万元可同时供16台电动车同时充电的充电装置就完工了。小组不仅漂亮地完成了这项任务,还为公司节约了资金,而且在安全上还实施多重保护,不留任何隐患,得到职工的一致好评。虽说他们的职责是设备保障,但操作者有任何难题找到他们,他们都会尽全力解决。刚搬到产业园时,一次下大雨房屋漏雨,职工找到了他们,他们也二话不说,爬上房顶,一处处进行排查。最后他们不仅盖上了有人忘关的天井盖,还买来一把锁将其锁上,以绝后患。
有职工反映 ,阴雨天机加大厅的灯光有些昏暗,小组立即着手进行更换。56岁的高忠在同事的协助下,连续三天站在上十米高的平台上,一口气换完了产业园一、二期厂房200多个灯泡,让大家眼前更加明亮清晰。
机器坏了、停电了、跑水了、漏雨了,甚至连旗杆拉不动了等一应麻烦,你都可以拨打他们的电话。不出半小时,他们就会出现在“麻烦”所在地,为你解忧。(张玉莲)
上一篇 上一篇:阿里、腾讯、京东等巨头入局,后市场的“站队”时刻到了吗?
下一篇 下一篇:加工迎来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