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腕”云集的钳工班
2022-04-25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浏览量:
“大腕”云集的钳工班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航天三江红阳公司机加制造部钳工班
任晓芳 王文喜 汤湘 万俊显
在航天三江红阳公司,有一个“大腕”云集、群英荟萃的班组,前不久他们还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这个29人的班组却拥有2名特级技师、4名高级技师,其中还有1人获湖北省劳动模范,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获航天科工劳模、1人获中国航天十大杰出青年、3名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名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与7名全国技术能手,依托班组建设的“阎杰工作室”获湖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命名,他们就是就是红阳公司钳工班。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航天三江红阳公司机加制造部钳工班
任晓芳 王文喜 汤湘 万俊显
重基础,规范管理搭平台
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单元,也是班组建设的重点。多年来,基于班组的日常管理,红阳公司钳工班独创了“四化”管理模式,即“基础管理制度化,日常管理特色化,业绩考核民主化,素质提升日常化”,再加上“专题任务项目制、关键任务专人制、岗位搭配民主制”等具体的管理手段,辅以“导师带徒、技能竞赛、一岗多能”等培养方法,班组为大家精心打造了技能提升的营养套餐,同时通过班组的思想工作和文体活动的精心策划和开展,为大家营造了和谐、快乐的良好氛围,为职工的全面成长搭建了广阔平台。在注重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钳工班更注重提炼总结再提高,逐步摸索出了“1+2”人才培养模式,即搭建一组平台,学经验、练技能,主推成长,在此平台基础上,传授一套自我培养方法,自主学习、自我突破,同时推出一批典型人才,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班组内部营造“争先、创新、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
善攻关,激发潜能促成长
随着机械化的发展,数控设备承担了大量的精密加工任务,制造业进入“智”造时代。以手工作业为主的钳工班在自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由于去手工化的大力实施,日常性的工作越来越少,但棘手的难题却越来越多,基本都是无法自动加工的死角、难点,钳工班也成为了攻克“急难险重新”任务的“排头兵”。一次次的临危受命,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也铸就了班组成员的高水平和高素质。面对大批量、快节奏、多型号并行的生产节奏,班组创新管理机制,开展劳动竞赛,设立专项任务奖励,先后组织了地面设备、架车吊具任务等多个突击队,圆满完成了各项攻关任务。棘手的活儿挑战了大家的实力,大家的能力却在和这些棘手的活较量的过程中日渐醇熟。某产品钻孔无法用数控设备加工,且材料为钛合金,加工难度大,钻孔数量多,用传统的方法,既难满足加工要求,又急剧损耗刀具。接到此活儿的是全国技术能手刘德俊,他一方面到图书室查资料,另一方面找钳工班的老师傅们群策群力、集智攻关,通过创新加工方法,改进标准加工工具,最后不但加工满足了精度要求,且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该加工方法被评为湖北省优秀职工创新事例,同时还成功的申报了新型实用专利。
勇创新,齐心协力求发展
钳工班面对的复杂加工零件很多,有些连高精尖的数控加工中心都无法满足设计加工要求,通过大师的手上功夫却实现。创新是第一生产力,钳工班针对工作中的重难点,大力开展攻关和工艺改进,攻克生产任务中的难点和瓶颈。阎杰加工的某型号进气道壳体属于深腔类铸造件,他通过改进测量方法,自制测量杆,使较深内腔的测量有了可能,而且方便不同尺寸高度的测量,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加工效率;刘德俊通过自制导向块,协调导向块高度、丝锥刃长与螺纹深度的尺寸关系,控制攻丝的深度,有效避免了丝锥断裂的情况发生;王文喜编制了“手工精确钻孔”和“六步并举铰孔”实用操作口诀,采用“通用导向本体+快换钻套”的加工工艺方案解决了不同圆弧面种类、大小及不同孔规格尺寸定位加工难题,并申报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史双元根据复合材料成型模经常出现脱模螺钉断裂或者螺钉拧不出来的现象,提出改进方案,有效避免和减少了此类问题的产生。仅2021年钳工组就申报工艺优化18项,提出各类技术和加工方法改进11项,制作各类新工装和辅助装置10项,新产品试验加工3项,为一些新试验和加工难点的解决提供了准确的加工数据,明确了加工状态和加工方法。
“星”力量,传承技能育文化
“我只是刚刚迈出第一步,班组的氛围,师傅的言传身教和公司搭建的平台,给我的成长注入了极大的能量。”入职2年,便一举获得湖北省钳工技能大赛第一名的王文喜,在和大家分享成功经验时如是说。在钳工班,先模人物群英荟萃,王文喜是全国技术能手阎杰的徒弟,同为全国技术能手与阎杰亦师亦友的杨波总结出来的“三不操作法”,在整个航天科工进行了推广,现在已成为班组成员的工作箴言和行为准则。而杨波的师傅、特级技师李家宁,因培养出了三个全国技术能手而被传为佳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文化的传承无形但有力。为了更有效的发挥人才的聚集作用,培养更多的工匠大师后备力量,公司依托钳工班组成立了阎杰技能大师工作室。“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平时工作他们分布在车间的每个角落,默默的耕耘,到了有难点任务的时候,一声召唤,他们便聚集到一起研讨攻关。型号产品顺利推进的背后,有他们无数个为了查找参考资料而挑灯夜战的夜晚,也有他们常常为了一个难题而唇枪舌战到不可开交的面红耳赤,更有他们圆满解决问题以后,默默的投入下一项工作的淡定和从容。多年来,钳工班以规范管理、技能培养、文化传承为手段,如同一位辛勤的园丁一样,为公司培养出多名足以支撑公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工匠大师,也让红阳公司钳工班收获了“人才聚宝盆、大师发源地”的美誉。
上一篇 上一篇:红阳创新青年 助力绿色雄安
下一篇 下一篇:严控产品质量 确保按时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