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档数控系统来了!(3)
——华中数控成功打造出最强
2017-03-13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科技网 | 浏览量:
据了解,在已经进入第一批换脑升级工程项目中,十大军工集团企业计划完成近千台数控机床“换脑升级”。作为“换脑工程”的主力,华中数控已与十大军工集团企业开展全面合作。
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说,公司将在前期与军工企业合作成功的基础上,抓住本次军工“换脑工程”的契机,积极推进“华中8型”在国防军工领域的应用。
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高速、高精、高效是数控加工追求的永恒目标。在与国外数控系统的市场竞争中,在高速、高精等性能方面的差距,一直是国产数控系统的软肋。
由于在柔性加减速控制、纳米精度插补、硬件电流环、高响应伺服电机技术方面的突破,“华中8型”的高速、高精、高效性能指标,超过了国外数控系统。
在深圳某企业的生产现场,装有“华中8型”的高速钻攻中心与装有国外著名数控系统的高速钻攻中心进行“打擂”。在同样机床硬件配置和同等加工质量的条件下,加工同样的零件,“华中8型”比国外系统的加工效率高出10%—20%。
“以前,我们给用户介绍国产数控系统,只有价格便宜一个优势。现在我们可以扬眉吐气地告诉用户:‘华中8型’比国外系统加工效率更高。如果不信,可以现场比赛。”华中数控副总裁熊清平告诉记者。
技术的突破和进步,赋予“华中8型”极高的性价比。有了好产品,华中数控在产业化之路上大步迈进。
近年来,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领域对高速钻攻中心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由于这类数控机床在高速(主轴转速24000转/分,进给速度60米/分,加速度达1G)和高精(加工表面达到镜面)方面有极高的技术要求,所配数控系统一直被国外垄断。
2015年开始,华中数控瞄准这一细分市场需求,利用“华中8型”的技术优势,组织精兵强将,联合用户,攻艰克难,全面达到高速钻攻中心的技术要求,成为能与国外知名数控系统在这一市场领域竞争的国产数控系统。
截至2016年年底,“华中8型”已用于15000余台套高速钻攻中心的配套,市场份额大幅度提升。
吉林通用机械有限公司是为大众、宝马等国际著名企业生产汽车轻量化底盘零件的著名企业。该企业拥有大量国外和台湾数控机床,曾经一次性采购台湾数控机床近千台。2015年,吉林通用公司开始试用“华中8型”。从三轴系统开始起步应用,到“华中8型”五轴系统批量应用。
吉林通用已应用“华中8型”170多套,包括40多套四轴系统和30多套五轴系统。目前,吉林通用与华中数控正在合作建设由500台“华中8型”组成的智能制造车间。
与数控机床厂紧密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一直是华中数控的主要目标。目前,已有300多家机床厂与华中数控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特别是华中数控向机床企业开放了“华中8型”软硬件开发平台,支持大连机床、宝鸡机床开发了机床厂自己的数控系统,集成了机床厂的特殊工艺和控制要求,形成了机床厂数控系统自己的特色,开创了国产数控系统和国产数控机床协同创新的全新发展模式。目前,大连机床的DMTG数控系统已经累计销售了近万台套。
华中数控借助“华中8型”的技术优势,不断加快产业化步伐。在深圳、重庆、佛山、泉州、东莞、襄阳、沈阳、宁波、苏州、常州等地成立了研究院和分公司,与工业软件等智能制造企业建立协同合作关系,产业布局遍及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目前,“华中8型”高性能数控系统已累计销售4万多套,伺服电机近百万套,应用领域涉及航空航天、能源装备、汽车制造、船舶制造、3C加工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智能制造”强力出击
2011年开始,华中数控把云计算、大数据、物理信息融合系统等新技术用于“华中8型”数控系统,创造性地提出了“指令域示波器”的加工过程大数据分析方法,实现从数控设备的运行、加工、操作、维护等环节的智能化。并在武汉建立了“数控加工大数据中心”,通过无线网络监控用户企业车间生产线的相关数据,实现“华中8型”数控系统的远程监控、加工优化、健康保障等超越国外的原创性的智能化功能模块。华中数控由此迈出了向制造型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去年7月23日,全国几十家媒体的记者挤爆了东莞劲胜精密公司的智能制造车间。劲胜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成为全国的标杆,在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上引起轰动。
东莞劲胜的智能制造工厂是华中数控与劲胜公司合作成果。有180台配华中数控系统的高速钻攻中心、72台华中数控机器人,组成10条自动化生产线,还集成了华中数控大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国产数控系统、国产工业机器人、国产机床装备的“三国”智能技术集成和规模应用。
劲胜智能制造车间的每一台数控设备和机器人都在大数据中心记录了设备工作过程中的实时大数据。这些数据与加工程序在指令域上实现关联,构成每一个零件加工的“心电图”。这些“心电图”的集合,组成每一台机床设备“数字双胞胎”。
利用数控加工“心电图”,看到每一条加工程序的主轴功率、电流、振动和误差大小。华中数控的智能优化模块可以帮助用户优化加工工艺参数,提高加工效率5%—30%以上。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断刀现象,导致后续打刀、废品,甚至损坏设备,成为智能化、无人车间的长期可靠运行的瓶颈。华中数控开发了断刀智能检测模块。以正常加工的“心电图”作为模板,与后续加工的“心电图”进行实时对比,并根据心电图特征的异常变化,判断是否出现断刀。这一技术不需要增加任何传感器,准确度很高。
华中数控还为每一台机床安排了一个“铁人三项”机床健康状态自检的程序。华中数控的智能化健康保障模块,根据机床执行“铁人三项”自检程序的“心电图”数据的智能对比,判断出机床健康状态的变化,实现预测性维修的智能健康保障功能。
劲胜精密执行总裁王建在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该智能制造车间减少80%以上的人力,提高20%的生产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和不良品率。
2013年,华中数控从为国内著名家用电器制造企业提供了600多台桁架式机器人控制器和100多台洗衣机法兰自动上下料、钣金冲压独立式机械手等产品起步,开始向工业机器人产业转型。
华中数控以武汉为总部,迅速在鄂州、重庆、泉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进行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全国性布局。华中数控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伺服驱动等核心技术,研制了“华数2型”机器人控制器和桁架式和关节式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投入市场。
2016年,华中数控通过并购重组,收购了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食品生产等智能制造领域,具有优势的江苏锦明机器人有限公司。华中数控完成了从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部件、机器人本体,到智能产线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的布局。
2016年,实现了近千台工业机器人的规模生产销售。“华数六轴多关节机器人是公司生产的较为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焊接、拼装、喷涂、搬运等领域。”华中数控副总裁熊清平介绍。
“十三五”期间,中国政府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数控系统作为各种智能装备的“大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介绍,公司已确立了“一个核心三个主体”的发展战略。即:以数控系统技术为核心,以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的应用配套为三个细分市场主体。华中数控一定能够为“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 上一篇:武钢建工集团与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篇 下一篇:长城欲放弃墨西哥建厂投奔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