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动态 >

天合光能引入阿里云ET工业大脑 试点车间五个月营收增逾两千万

2017-12-08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国际金融报 | 浏览量:

        一个车间、四条生产线、历时五个月、营收增值逾两千万!

  这是哪家制造公司?它到底得到了什么“灵丹妙药”以至于能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业绩?

 

  12月7日,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下称“天合光能”)在云栖大会苏州峰会上宣布,通过与阿里云ET工业大脑进行合作,其4条试点产线上的电池片A品率已提升7%,营收增值已逾两千万。

 

  记者在前一日走访天合光能工厂时了解到,首先试点的4条产线位于天合光能的第三电池车间,整个第三电池车间共有11条产品线,而天合光能像第三电池这样的车间在全球共有12个。下一步,天合光能计划将把阿里云ET工业大脑推广到全部产线上去,预计可提高年利润达数千万元。

  这样的利润,对于一家属于光伏制造业的公司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救命稻草

  《资本论》的注释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然而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企业净利润率只有二三个点(2%至3%),甚至很多公司都处在盈亏平衡线。尤其近几年,整个行业做的就是‘军备竞赛’,烧钱、扩产、再扩产,然后得到更低的ASP(平均销售价格)和更低的利润率。”一位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

  记者在走访天合光能的过程中了解到,天合光能的电池片净利率仅为2.91%。

  “别看这个净利率低,我们在中国所有太阳能企业(即光伏企业)中,2.91%的电池片净利率其实已处于中上游水平。”带领记者走访的一位天合光能工作人员对记者解释道。

  低净利率并不是光伏行业的唯一特点。数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产业分析人士表示,光伏行业还存在产品销售单价连年下滑、资产回报率低以及企业债务压力大等问题。

  这是否意味着光伏行业“没救了”?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并不见得。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主要是指低技术同质产品的大量充斥,而整个市场对于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尚未被满足。

  “具体来看,以光伏电池片为例的话,提升A品率的关键,从技术上看便是如何提升转化率,而阿里是从数据的整个视角来看提升的过程。”天合光能智能制造负责人徐连荣补充说。

  以光电转化率为标准,电池片可分为ABC三个品类,其中转化率在18.8%以上的为A类。天合光能希望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最终提高A类比例。

  0.4到1.0的距离

  资料显示,天合智能并不是阿里云ET工业大脑首家落地实践的企业。

 

  在江苏,ET工业大脑最先落地到协鑫光伏,并帮助协鑫光伏成功提升1%良品率,每年节省上亿生产成本。在浙江,中策橡胶同样引入了ET工业大脑,提高混炼胶合格率3-5个百分点,并打通采购和制造环节的数据。

  日前,保利协鑫切片事业部副总裁刘建平在江苏省制造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指出,对于光伏行业而言,智能制造是推进光伏平价上网的关键因素,通过与阿里云不断深入合作,保利协鑫切片事业部人均月产出已提升506%,生产周期缩短50%,直接人力成本下降45%。

  然而,这一切在阿里集团副总裁刘松看来,仅仅是阿里云ET工业大脑万里长征的开始,阿里云ET工业大脑目前尚处于0.4低端版本。

  “为什么说是0.4版本呢?我们今天能够证明利用大数据平台和算法的能力,可以在不同生产制造业的领域降低能耗,但这基本还是一个闭环的项目。而工业大脑要升级到1.0,至少要把这个东西(工业大脑)产品化,使其能够直接给合作伙伴、生态体系以及创业公司直接使用。”刘松说。

  工业大脑的产品化雏形渐显。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曾介绍,从协鑫到中策橡胶,工业大脑只用了28天。因为两个行业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流程制造,60%可以复制,也就找到了跨行业的最小抽象。事实上,现在工业大脑已经在5个垂直行业落地。

 

  当然,工业大脑从0.4升级到1.0的道路上,还存在着重重阻碍。最显著的一点便是制造类企业对数据保密性的担忧。

  对此,刘松表示,其实今天公共云上的安全防护能力和数据加密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但一些制造业企业家仍然过度担心,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智能化技术能够给他们带来戏剧性的变化。

  “今天我们见到的企业家,大多数的认知还停留在满足于用移动APP操控物体的阶段,有一些企业家意识到了当下工业互联网革命远超过ERP(信息管理系统)时代,但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生产的核心能力是可以通过新一代技术去实现飞跃的。”刘松说。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