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动态 >

重机龙头企业新年献辞为劳动者点赞

2018-01-17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报 | 浏览量:

        岁末年初,重型机械几家龙头企业总结过去一年的成就,期待新一年的收获。重机行业作为工业中的母机产品,其发展直接决定了机械工业的整体水平。这一年,行业成就硕果累累,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承制的全球首台“华龙一号”-福清5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交付;由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套CAP1400主管道研制成功;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其“眼球肌肉”———天眼索驱动系统工程由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制造完成……在2017年多项国际顶尖技术领域的产品问世,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增添了新的亮色。这些成绩与骄傲的背后是为了我国工业的前行,科技进步,为梦想而砥砺前行的千万一线劳动者,他们奉献了青春与热情,辛劳与汗水。2018年元月初,龙头企业与企业领军人的献辞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对新一年的展望,更是为钢铁般的“重机人”点赞!

  中国一重——六十余载筑梦初心不改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忠在新年致辞———201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严格落实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的工作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千方百计破解发展之困,凝心聚力求索振兴之路,胜利实现“212119”年度力争目标,向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干部职工、投资者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凝望这份答卷,站在新旧更替的汇合点上,难忘2017年一重人一起走过的奋斗历程。

  2017年是中国一重上下求索、脱困振兴的一年。得益于上级部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感恩上下产业链之间的深入交流合作,在以领导班子成员为代表的“营销人”铿锵的脚步声中,在钢水汩汩、焊花飞溅、机器轰鸣的365个日夜中,在8600余名干部职工的苦干实干中,实现了一系列胜利,一举扭转连续亏损局面,探索走出了中国一重浴火重生、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2017年是中国一重改革创新、砥砺奋进的一年。动态绘就集团公司发展蓝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改革成果相继显现;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外拓产业领域,内促质量提升,新旧业务板块融合发展;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全球首台“华龙一号”-福清5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等4项填补国内空白重点产品相继问世;持续在三项制度改革上发力,打通四条职业发展通道,通过市场化选聘,让有担当、能作为、善作为、敢作为的优秀干部人才走上重要岗位。

  2017年是中国一重强基铸魂、聚力发展的一年。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严肃执纪问责,公司党委领导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强化;做实“双创”载体,活跃文化氛围,攻坚强大动力全面汇聚;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精准扶贫,助力安徽泗县迈向全面小康;完善“225”管理创新体系,全面预算刚性落地,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创新体制机制,完成公司改制,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青年成长计划,分批次培养85后后备干部,奠定人才基础。

  成绩和辉煌留给历史,机遇和希望放眼明天,站在新时代更高的起点之上,登高怀远,瞻望2018,我们将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部署,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担当作为、振兴发展,紧紧抓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多个平台、多型人才,坚决打赢作风建设、防范风险、脱困振兴三大攻坚战,实现中国一重高质量发展,共赴做强做优做大的新征程。六十余载筑梦初心不改,雄关漫道逐梦矢志不移。

  中国二重——为真正意义上的脱胎换骨、华丽蜕变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全体二重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一年。在国机集团的坚强领导下,集团公司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乘着胜利实现三年改革脱困目标的势头,坚定不移实施“以搭建国机重装平台为目标,坚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这一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关键靠自己这一工作基本遵循、牢牢把握全面改革创新这一重大使命的三个牢牢把握,围绕全年经营性持续盈利、质量提升、转型升级、分兵突围、管理提升、平台搭建、党的建设等7项重点任务开展工作”的137工作思路和工作取向,奋力推进可持续有质量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新产品研发初见成效,新体制机制持续优化,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成绩显著,落实“两个责任”反腐堤坝进一步筑牢,集团公司圆满完成了全年既定经济指标和工作目标。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凝结着全体干部职工的智慧和汗水,凝聚着二重人对党、对国家、对企业的忠诚和担当。在此,集团公司向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使命要有新作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稳质量、降成本”的成本年,更是企业全面走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国资委、国机集团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认真落实2018年工作提出的三点要求,坚持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把握主要矛盾,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短板,创新发展,深化改革,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成立国机重装为契机,打造“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重装企业,实现二重真正意义上的脱胎换骨、华丽蜕变,为实现“二次创业,再造一个海外新国机”、推进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连重工——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丛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邵长南新年献辞:

  岁月更替,华章日新。迎着新年的晨曦我们昂首阔步迈入了全新的2018。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集团公司,向辛勤付出的全体员工及家人,向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向长期以来给予我们巨大支持、信任的用户和合作伙伴,向始终关怀、支持公司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和美好的新年祝福。

  过去的一年是重工·起重人值得铭记和自豪的一年。在全球经济需求依然脆弱、需求不振,装备制造业处于同质化竞争和转型升级交织分化态势下,全力推进调整改革创新,奋力抵御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企业取得了经营总额和运行质量平稳运行,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推动了重工·起重事业不断向前迈进。这是全体重工·起重人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的企业追逐梦想的奋进之歌。

  欣喜地看到,从“四必保”号角到全年各项任务的圆满收官;从牵手多家央企的战略合作到大额合同捷报频传;从两院十院士高端论坛到“天眼”索驱动系统荣获中国好设计金奖;从焦炉除尘环保升级设备顺利推广到智能装备研究院正式成立;从职能部门由“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到降本增效的“走脑入心”;从重温“条田先生的一封信”到产品质量的真抓实干;从焦裕禄精神成为全市的“精神高地”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贯彻;从送员工百万温暖到“老四样”升级“新八样”……重工·起重这艘巨轮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杆。伴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人类智能化革命兴起的历史洪流席卷下,为我们实现以高端重大装备研制为核心的国际化服务型制造企业集团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我们“百年老店”实现企业梦供给了大有作为的养分。同时,还要正视面临的发展动力不足、发展质量不高等困难和挑战,保持高度危机意识才能迎来“生机”。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2018年是企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企业开启高质量发展之年。新的征程,我们将继续坚持“高端牵动、国际经营、产融发展、服务优先”的四大战略定位,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服务型制造”为发展方向,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发展原则,以调整改革创新为驱动,加速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在先进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中信重工——秉承“战略引领、创新驱动、价值提升”的发展思路

  “双轮驱动”春晖渐,“四措并举”万象新。告别了踏石留印的2017,中信重工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8。

  秉承“战略引领、创新驱动、价值提升”的发展思路,2017年,中信重工以“新动能”和“传统动能”双轮驱动,全面致力“核心制造+综合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最终以生产经营、资产经营、对外合作、资本运作“四措并举”,夯实了重型装备产业板块,延伸了工程成套市场产业链,全面拓展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市场,提升了关键基础件的品牌影响力,并在节能环保、军民融合等领域积极布局。公司经济指标全面增长,产业经营初见成效,新动能活力逐步释放,国际化业绩向好,整体企稳回升态势明朗。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公司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机遇,以改革创新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更实举措推动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确保产业经营取得重大突破、经营指标再上一个新台阶,推进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让员工的生活更有质量。

  太原重工——新时代,我们依然是出发时候的样子

  我们,依然是出发时候的样子。

  作别2017,我们来到2018的起跑线上。

  新起点,新目标,但无论何时的再出发,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1950年5月,国家百废待兴,中央人民政府认为,只有兴建一些重要的基础工业,才能为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条件和可能。

  我们太重,就是担负着这样的使命出发,开始了振兴民族工业之路,见证和支撑着共和国工业的崛起。

  1950年7月,太重筹备处主任郑汉涛在筹备会议上说,“凡是其它工厂不能制造的重型机器设备和大型铸锻件,这个厂都要制造。”

  我们太重人,就是怀着这样一颗初心出发,开启了创造450余项中国和世界第一的辉煌,引领着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的创新。

  斗转星移、光阴飞逝,以党的十九大为里程碑,我们国家在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而新时代的太重,已经有在台风中岿然而立的海上风电、有在渤海边停靠的海洋平台和港机装备、有在全球畅销的轨道交通产品、有在全国各地和“一带一路”沿线布局的各种办事机构……企业的模样在变、胸怀在变,但走到了2018年的太重,使命和初心,仍然不会变。当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太重,勉励太重人“再接再厉”,也正是要求我们,把这份使命和初心再接再厉下去。

  再接再厉,我们所要接续继承的,一定不是我们当初一路走来的发展模式老路子、老样子。而是应时代变化召唤,用不断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所不断成就的那份崇高使命。

  这一份振兴民族工业的崇高使命,在新时代里,更加厚重。我们不止要做中国最好的企业,还要做世界一流的先锋。我们的产品,不止要服务中国的工业企业用户,更要沿着“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的工业文明进步做出努力。

  再接再厉,我们所要奋勉磨砺的,一定不是躺在过去功劳簿上的老传统、曾经发展形成的老思维。而是太重人那份无论多难多险、无论多少未知多少彼岸,都始终一往无前、敢为先锋的初心。

  这一份“为我先锋”的初心,在新时代里,更加精彩。智能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不止要让自己的生产变得更加智能化,还要用我们生产出来的智能化装备,服务和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让创新的太重血脉,在这个“创新强国”的新时代里,生长出更多动力。

  从2018的起跑线向前望去,太重还会面对更大的艰难和挑战;从“二次创业”出发的我们,仍然有太重人最初出发时的豪迈和勇敢。

  不忘初心,再接再厉。新时代里,我们依然是出发时候的样子。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