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动态 >

南海东部油田近三年调整井年增产超17%

2018-03-08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 | 浏览量:

        近日获悉,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下称有限深圳)番禺油田某调整井投产100天,该井日产平稳、含水仅为4%。该井获高产预示着这个“服役”近15年的老油田重焕青春。

  南海东部像这样的油田有15个,经过近20年的高速开发,它们大多已进入特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老龄化”阶段,剩余油分布分散,调整井挖潜难度逐年加大。近年来,有限深圳调整挖潜策略,通过科研攻关创新形成了挖潜技术系列,建立起了“点—线—面”三位一体的调整井管理及评估模式。运用该模式,有限深圳在近三年调整井工作量缩减10%的情况下,增产任务超额完成17%。

  找准痛点,对症下药

  南海东部油田一直采用“先肥后瘦”的开发策略,经过多年开发,油田主力产油层的采出程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油田挖潜的方向逐步转向了开发难度较大的薄储层、深层和岩性油藏,这对调整井的实施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将这些躲在“犄角旮旯”的剩余油采出来,是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难题。

  “见招拆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油藏助理工程师文星是个“新兵”,陆丰13-1老油田古近系的成功开发让他开了“眼界”。陆丰13-1老油田开采的主力油层在深层古近系,由于埋藏深、砂体连续性差、物性变化快、地震资料品质差,导致研究人员很难看清它的“模样”,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将会给开发带来风险。“瞅准痛点,对症下药,这招很管用。”文星参与到团队的攻关研究当中,运用地震资料双方位融合技术开展精细构造研究,最终摸清了砂体的空间分布位置。经过钻井证实,精细落实后的构造误差仅仅1.5米,该井投产后一举成为陆丰13-1的高产“冠军”。

  流水线“滚”出攻坚法宝

  一口调整井的生命周期包括前审、跟踪、后评估三个阶段,这种流程化的操作就像“流水线作业”一样,在有限深圳已经形成制度化。每一条流水线都是一个“闭环”,都会在后评估环节积累一次调整井实施经验,这些经验不断叠加,能够为后来的调整井提供越来越多的借鉴方案。这种“流水线”式的工作机制,有限深圳已经运行了五年。

  “以前,西江30-2油田由于大底水、薄油藏、含水上升快、开发效果差等特点,一直被视为‘鸡肋’。现在,运用‘流水线’工作机制解决了难题,竟然成了‘香饽饽’。”油藏工程师李清泉亲眼见证了西江30-2油田的“逆袭”。近年来该油田接连实施了一系列调整井,李清泉和研究团队人员通过一条条的“流水线”不断积累经验,像“滚雪球”一样,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方法,最终总结出克服西江30-2油田“缺陷”的两大技术“法宝”:井轨迹控制技术和ICD控水技术。在新的调整井思路指导下,一次性盘活了近300多万立方米的石油地质储量,提高油组采收率近10%。

  量化排名,优化实施策略

  在低油价形势下,每打一口调整井都要“精打细算”,然而影响评价井实施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捋清脉络并非易事。

  为了降低油田开发成本,南海东部石油研究院天然气开发室主任朱彦杰带领的研究团队可费了不少劲儿。他们通过系统性分析制订出攻关策略:将众多影响因素按不同层面融合为三类,技术实施层面、经济效益层面和风险层面,以经济效益因素为主线,用技术来优化方案、降低风险,然后通过三个层面的量化“打分排名”,形成最优化的调整井实施策略。

  按照这套实施策略,研究团队首先从技术层面对气田的地质油藏方案进行优化,将调整井方案风险降低到可控的范围以内,然后精确计算出每一口调整井方案的经济盈亏平衡点,再将所有调整井方案按照在经济效益、风险、增量等因素上的量化分数高低进行排队,排名靠前的优先上钻,排名靠后的有序实施。

  “通过比对,利弊得失一目了然,纷繁复杂的问题一下子变得清晰简单了。”通过运用这套调整井评估体系,番禺30-1气田在成功实施调整井的同时,节省了钻探一口评价领眼井的费用,有效降低了油田开发成本。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