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阳公司:争当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2018-09-09 | 编辑:机械工业教育网 | 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 | 浏览量: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交汇,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自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航天三江红阳公司争当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公司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增长率持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探索实践创新驱动
在当前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里,特种连接领域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搅拌摩擦焊是一种新型固相焊接方法,有着工件变形量与残余应力小,不需要保护气,适合异种材料焊接等诸多优势.在21世纪初,搅拌摩擦焊技术在国外已经被成功应用到航天型号产品的制造中,但国内工程化应用才刚刚起步,大多处在实验研究阶段。从2002年红阳公司技术人员第一次了解到搅拌摩擦焊技术信息,并开始跟踪调研搅拌摩擦焊技术,到2008年型号产品飞行试验成功,搅拌摩擦焊技术首次在国内航天型号产品上得到应用,红阳人只用了不到7年的时间。
2003年红阳公司开始与某技术研究所合作,进行搅拌摩擦焊接实验。仅一年时间,2004年,相继完成了各种厚度试版焊接试验。但在试验检测过程中,20mm试板焊接性能没有达到协议书的要求,未能实现有效焊接,最后签署了一个备忘录,失利让红阳人脸上无光,但也激起心中熊熊燃烧的斗志。
为了吸收消化该技术,关键技术上不再受制于人。2005年2月,公司针对搅拌摩擦焊工艺研究和设备应用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针对性措施效果显著,仅两个月便完成了型号产品试验件环缝焊接,这在国内大型舱段环缝搅拌摩擦焊尚属首次,填补了技术空白,但是由于焊接工装的固有缺陷,焊接环缝存在缺陷。本着不留后患质量为先的原则,公司对设备工装进行了彻底改造和优化。同年6月,完成了试板焊接的工艺试验,产品经无损检测合格。10月,静力试验取得成功,标志着公司在搅拌摩擦焊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向外界展示了公司迎难而上的昂扬精神,和在探索中创新发展、在实践中掌握新技术的深厚实力。
前期的大量调研以及试验工作无疑是艰辛的,但这也是应用掌握新技术的必经之路,只有坚实根基才能结出累累硕果。2005年,申报了“十一五”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成功立项,2006年,系统性完成了各项力学鉴定试验考核和解剖试验。2007年项目中期评估答辩,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得到专家组的一致肯定和好评。2008年型号产品试验成功,这期间一个个关键项目节点犹如一针针兴奋剂,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2008年至今,在建立批生产线之后,采用搅拌摩擦焊成形毛坯重量为整体锻件的25.4%,即单件毛坯原材料成本就节约7万余元,备料周期由原来的120天缩短至45天,加工周期由原来的三个月降低为现在一个半月。
八项国家发明专利,先后三次获航天三江院级技术成果一等奖,项目组将成功的经验总结成“五注重”,即注重课题申报、发扬团队精神、信息沟通、系统策划、项目成果总结和推广。总结项目成功经验,推广应用于其他项目,企业才能做到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可持续发展。
集中力量整合优势
搅拌摩擦焊技术只是红阳公司在特种连接与制造领域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在焊接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之后,红阳人并没有沉浸在纷至沓来荣誉与称赞里,焊接领域的各项技术突破犹如漫天繁星,虽然耀眼但终究是孤悬天际,只有将他们一一连接,才能绘出更加绚丽的未来。整合优势技术,集中力量开创新局面,打造孕育高新技术的专业平台,自然而然成为了红阳人共同奋斗的新目标,先进焊接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就在此时孕育而生。湖北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红阳公司进行筹建,于2012年9月获湖北省科技厅批复建立,主要以焊接技术基础为主开展创新性研究。当时外界还存在不少疑惑,因为40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有38个是依托高等院校与研究所筹建的。作为极少数的“特例”,红阳人充满了信心自信,在实验室成立之前公司从事金属材料的焊接工艺研究和生产近四十余年,可以说是金属材料的焊接领域“元老级”的公司。在深厚资历背景下,公司培养并形成了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30多人,其中有科工集团焊接特级大师,航天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津贴获得者等等,同时与众多高等院校与研究所建立了良好协作关系,我们有“精钢钻”,自然要“揽瓷器活”。不光如此,公司拥有大型搅拌摩擦焊设备、光纤激光焊接系统、变极性等离子焊接系统等焊接设备二十余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众多高端先进设备,特种连接与制造技术研究才能走上“快车道”。
实验室还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关桥担纲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由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陈彦宾担任,学术委员则由知名院校和企业相关方面专家担任。这些专家学者的指导协助是实验室快速发展的坚实保障。
自2005年,公司在国内首次将大型高性能整体金属舱段集成制造技术应用在航天型号产品上,到2013年,在重点实验室不断完善改进下,该技术申报了国防技术基础推广应用课题,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成功将该课题推广到航天、船舶、核能等领域,实现了相关型号产品快速、高效、低成本制造,其中重点实验室在搅拌摩擦焊,等离子焊,激光焊中多项技术突破功不可没。
近五年来,公司实验室取得多项荣誉,获航天三江院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40余项,发布特种连接领域院级标准1项、科工集团标准1项、航空航天行业标准1项等等。取得荣誉的同时,实验室在公司降成本,提效率,重创新,拓市场等方面更是做出重大贡献,将公司建设成为特种连接与制造领域的“领头羊”,让公司更加适应当前产业结构不断变革的主流环境。
军民融合转化成果
面对日益壮大商业市场,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军民融合等改革战略,而公司也紧跟时代,勇立潮头,提出了坚持两大产业协调发展,即稳固提升军品基业,做大做强民品主业,实现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激光加工等先进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将发挥愈来愈显著的作用。先进焊接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作为公司焊接领域的“金字招牌”,取得成果后,相应的成果转化工作自然要落到实处。对应激光焊接技术,公司“瞄准”了数控激光工作站。从2015年初跟踪用户,5月完成技术协议的签署,2016年1月完成现场安装调试,签署了终验收报告。公司仅用一年的时间就独立开发的一套激光焊接工作站,得到用户高度好评,而后续的第二套焊接工作站,仅用3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从技术状态确定到设备实物交付到用户现场。这个千万元大单顺利完成,为公司后续民用激光产品市场推广和民用激光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公司协助外部企业的订单中自然也少不了“金字招牌”转化成果的身影,以前野外环境下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焊接只能靠人工,焊接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焊接质量差、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始终存在。公司针对这一情况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先后自主研发设计集成山地型管道焊接机器人,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机器人系统,解决了用户的燃眉之急,为后续延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也充分显示了公司技术转化成果的实力与进军激光装备市场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在协外项目中,面对外形尺寸大、飞行环境严酷、力学性能要求高、结构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的3D打印钛合金飞行器,参与项目竞争的单位均认为焊接方案是不可能实现的,公司经过系列工艺研究,攻克了钛合金3D打印材料激光焊接疲劳寿命难题与大型框梁结构的焊接变形控制难题,使得3米尺寸钛合金典型舱段焊接变形控制在0.8毫米以内,承载性能通过试验考核,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钛合金3D打印材料激光焊接工艺在航空无人机主承力结构上的应用,为公司后续开拓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众志成城砥砺奋进,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明年更是红阳公司建厂50周年。在改革开放新时代背景下,红阳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党组要求,坚持两大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三个转变,瞄准一流的建设目标,争当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排头兵”,朝着更加广阔美好的未来大步向前。 (万俊显)
上一篇 上一篇:东方电气向非洲大地输送清洁能源
下一篇 下一篇:联手把关保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