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科教动态 >

沈鼓“10万空分”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突破

2018-05-04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 浏览量:

 

  图为10万立方米等级空分装置用空气压缩机组正在安装。

  中国首套自主研制的10万立方米等级空分装置用空气压缩机组(简称“10万空分”),已在神华宁煤集团稳定运行一周年,4月26日通过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

  鉴定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原总工程师隋永滨主持,与会11位专家一致认为,沈鼓集团成功研制的“10万空分”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机组整体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性能指标国际领先。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黄鹂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大型空分压缩机是为煤化工、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提供动力的心脏设备。从以往“四万空分”向目前“10万空分”的迈进,不仅是规模数量的变化,更是大型机组每小时制造氧气量达到10万标准立方米技术的飞跃。“10万空分”压缩机组的成功研制,是中国重大装备国产化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是研制单位精心制造埋头苦干的结果,也是用户鼎力支持、充分信任的成果。中国企业成功实现大型空气压缩机的自主化研制,增强了我国企业在大型能源装备国际谈判中的话语权和议价权。

  历史性突破

  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沈鼓集团十万等级空分压缩机的成功研制,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沈鼓集团的研发、设计水平,还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又一次历史新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设计制造该大型核心装备的企业。

  2017年4月23日,由沈鼓集团承担研制的中国首套自主化国产“10万大空分”装置,在神华宁夏煤业集团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中,一次试车取得成功。

  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是国家级国产化重大创新平台,承担着国家37项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的国产化任务。

  戴继双说,10万立方米等级的大型空分压缩机,要保障每小时从50万立方米的空气中,压缩分离出10万立方米的氧气,技术非常复杂,制造工艺难度大,一直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

  作为中国大型空气压缩机研制的领军企业,近年来沈鼓集团对“10万大空分”进行了自主攻关,并在辽宁省营口市投资7亿元建立了专门的生产试验基地。

  为满足“10万大空分”装置的大流量、大压比、高效率要求,沈鼓的研发团队,首创了空压机“轴流+离心”共轴结构,增压机创新采用多轴多级齿轮组装结构,解决了叶轮直径大、效率低等难题,并实现一键式启车、黑屏式稳定运行。

  业界人士和有关专家表示,沈鼓集团“10万大空分”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企业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10万立方米等级大型空气压缩机核心技术的企业,标志着中国企业已成功实现大型空气压缩机的自主化研制,对促进中国能源产业安全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国家砝码

  沈鼓集团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行业的战略支柱型领军企业,近几年为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开发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装备。今年1月,沈鼓集团还与宁夏宝丰集团签订了两套10.5万立方米等级的空分压缩机组订单。

  沈鼓集团主要生产各类离心、轴流大型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以及各种工业(核电)用泵等三大类产品,担负着为我国石油、化工、空分、电力、冶金、环保、国防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提供国产装备的任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誉为“国家砝码”、“大国重器”。

  对企业而言,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国家而言,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为国家经济安全筑起一道防线。“有了像沈鼓集团这样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中国制造就有了强大的中国‘芯’,中国就不会受制于人,并沦落到任人宰割地步!”隋永滨在鉴定会上如是说。

  事实上,沈鼓集团“10万空分”机组效应已经显现:一家跨国公司在沈鼓集团产品制造突破之前,卖给中国一家公司一套“10万空分”机组;而当另一家企业招标时,因沈鼓集团参与投标,这家跨国公司报价便降低了30%;确定沈鼓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后,沈鼓集团与这家跨国公司一同参与中国第三家企业招标时,这家跨国公司报价降低了45%。

  成为领跑者

  戴继双十分自信地对记者说:“沈鼓已从最初的技术跟跑者,成为并跑者,未来五年抑或更长一段时间,沈鼓将成为全球能源与化工动力领域的领跑者。”

  “沈鼓的发展,得益于持续不断的创新,而创新的动力则源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所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戴继双说。与其他一些企业不同的是,在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过程中,沈鼓是靠自主研发实现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100%国产化,而且承担的所有重大装备国产化的任务从未让国家和用户失望,不负国家和用户的重托。而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在于几十年来沈鼓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积累。一方面,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以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沈鼓研究院、沈鼓大连理工研究院、沈鼓西安交大研究院,国家能源大型透平压缩机组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东北大学技术分中心、浙江大学技术分中心和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分中心为主体的“两站三院五中心”技术研发体系和特色鲜明的产学研联合新模式,联合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3项,开展技术合作136项。另一方面,科研力量投入持续加大。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由2013年的5.7%,增加到2016年的7.4%。营口大型透平压缩机试验台、AP1000试验台等研发试验平台相继建设完成。2013年,沈鼓才刚刚研制成功100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组,四年过去,沈鼓又成功研制了120万吨乙烯压缩机组,而且正在洽谈140万吨乙烯压缩机组的合同。此外,10万空分压缩机、AP1000/CAP1400核主泵等一大批重大高端装备也在这四年中呈井喷式爆发,沈鼓的科技实力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十三五”期间,沈鼓为实现全球能源与化工动力领域领跑者的目标,制定了“十三五”企业发展规划,要继续加大世界级高端装备产品与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研发投入要占到销售收入的6%以上,用于攻克179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开展116种新产品研发和现有产品技术升级;建设升级风洞试验台、燃机试验台等高端装备及单元技术试验平台18个,将沈鼓建设成国际顶尖的高端装备研发中心,成为国家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

  转型发展

  谁把握了工业发展脉搏,谁就拥有了未来。近年来,沈鼓集团作为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一直在积极向高端转型、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向国际化转型等等。依托“互联网+”,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发挥创新驱动、尊重制造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必然举措,也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沈鼓推出的云服务平台远程监测中心,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上,建立的一套多端的信息共享机制和流程,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所有信息流管理和分享,方便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位置查询所需了解的设备设计、生产、物流、安装、运行等所有信息,并支持实时沟通反馈。

  通过智能监控,专家每个月都会给用户提供设备监控报告,专家还会通过网络进行疑难问题解答,客户提出问题,专家五分钟之内就会给出解答。同时,沈鼓提供检修服务,如果机组面临非计划停机检修,损失接近300万元人民币。目前,沈鼓的检控覆盖千余台机组,通过沈鼓的服务,一年可减少直接损失接近3亿元人民币,间接损失近6亿元。

  沈鼓通过进一步应用“云物联”,与国际市场紧密接轨。目前依靠“借船出海”策略,跟随国内大的工程公司走出去。与中石化炼化集团签订了国际合作战略协议,与国际知名的空分气体公司签订大空分合作协议,并通过了十万空分产品风险评估,成为国内惟一具备全面参与液空投资及第三方投资的10万等级空分项目的压缩机设备供应商,为集团公司全面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同时,加大在海外人才贸易团队,服务营销团队,探索建设国外代理网络,在俄罗斯、美国等本土均招聘了专门销售管理团队,向营销和服务本土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香港分公司运营已经全面启动,充分利用其地域和政策优势,统管海外机构和人才部署。

  当前,沈鼓集团正实施新一轮的企业改革转型战略。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积极向发展高端装备转型、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向系统工程成套转型、向国际化业务转型、向新市场开发转型。稳步推进信息化升级,实施大数据和智能制造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全面进入国际市场。到2020年,沈鼓集团将完成54种世界级新产品、200多项重大技术攻关,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