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今年任务目标

2019-01-16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 浏览量:

  1月14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合肥开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锦斌主持大会,省长李国英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国英省长的报告,按照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明确了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对2019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报告提出今年发展 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5%-8%,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主要措施是:
  一、关于奋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报告提出“把大别山等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作为首重”“加快包括脱贫攻坚在内的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这是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的关键重点区域。2019年,要继续加大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地区资金、项目等政策支持力度,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要按照精准到人、精准到县、精准到搬迁地点、精准到时间节点的要求,全力落实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三年分类推进方案,迁建安置低洼地居住人口和庄台超容量人口,同时要加快推进现有庄台、保庄圩综合整治。 
  二、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打造‘三重一创’升级版,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认真研究制定高质量打造重大新兴产业集群(基地)的若干意见,着眼体系化建设,选择已有一定基础、产生较大影响、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新兴产业,尤其在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新型显示等领域,优化支持政策设计,统筹各类资金投入,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延伸完善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创新优势、配套能力和规模效应,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同时,大力开拓新材料、现代医疗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潜力,加强重点企业培育和重点产品开发,推动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 
  三、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报告提出“推深做实‘四个一’创新主平台”,这是打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关键支撑。2019年,要高标准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等大科学装置预研,持续推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离子医学中心等交叉前沿平台和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领域,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努力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同时,加快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规划编制、方案报批、项目建设等,以此为基础,力争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尽早获批。 
  四、着力开拓内需潜力。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需要大力培育发展国内市场,不断增强内需拉动力。报告提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这将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在促消费方面,完善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医疗、养老、健康、文化、体育、教育托幼等领域,开展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强化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在稳投资方面,加大补短板力度,全年新开工重点项目1600个以上、竣工600个以上;强化“铁公机”“电气水”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设施支撑,新增高速铁路400公里,完成引江济淮主体工程投资160亿元,加快推进列入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 
  五、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加快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是安徽省开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一要全面落实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产业合作示范基地、G60科创走廊宣芜合段规划建设,建立合肥、上海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常态化协作机制,深化大气和水环境污染联防联治。二要筹备办好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精心组织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三要抢抓上交所设立科创板机遇,组织有潜力的企业创造条件、积极申报上市。同时,要积极对接国家正在编制的规划纲要,聚焦推动长三角空间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区域市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六个“一体化”,争取我省主张的一些重大事项纳入顶层设计。 
  六、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提出“全面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这是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重中之重。2019年,一是落实更大规模减税和更明显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加快清零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面清理行业协会商会和各类中介机构收费,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至750亿千瓦时左右,降低企业成本负担。二是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知识产权保护、涉企政策制定等制度体系,组织开展产权保护领域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三是落实好“十百千”政策,鼓励支持民间投资,开展“四送一服”进民企活动,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