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取得很好成绩。据从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获悉,全年生产新能源汽车达15万辆,占全国总产量13%,这为安徽汽车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实现了良好开端。
安徽省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度重视。早在2015年3月,安徽省政府就制定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总体要求、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良好氛围。近几年来,有关汽车企业和配套企业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安徽新能源汽车呈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江汽集团发展新能源汽车起步早,生产有新能源轿车、客车等多个品种并投放市场。2017年6月,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公司签署合资合同,联合开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2018年5月,首款电动轿车“思皓”E20X下线。2018年11月,江淮汽车又与大众汽车、西雅特签署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合作方将基于各自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储备,共同开发一款面向全球市场的电动汽车平台,用于生产江淮大众车型,现在,在新能源领域,江淮汽车已掌握了电动汽车的电池成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以及能量回收、驱动与制动电耦合等关键技术,尤其在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搭载在iEVS4、iEVA60等车型上的新一代电池智能温控技术,采用独立液冷循环,可确保车辆电池始终处于10-35摄氏度的工作环境,提高用车安全的同时,大大延长电池寿命。近年来每年生产新能源车4万辆左右。截至目前,江淮汽车累计示范推广突破10万车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突破16亿公里,单车最高运行里程35万公里,在纯电驱动家轿市场持续保持私人用车领域推广规模领先。
奇瑞汽车开发新能源汽车也比较早。在2015年前后,就已布局了电池包、电机、整车控制器、T-BOX通讯控制模块、TSP车联网平台等等,新能源轿车增长很快,2018年产量达8万多辆。最近,奇瑞汽车又与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为载体的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在整车方面,华菱星马公司的新能源重卡也研制成功,正在形成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在电池方面,合肥国轩高科动力公司生产的新能源车电池技术成熟,一次充电可跑250-300公里。安徽天康集团投资生产的新能源车电池技术也比较先进,配套新能源车使用良好。为方便新能源车的推广应用,充电桩建设也在加快,维修服务工作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