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08-13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 | 浏览量:

        7月31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党支部开展学习活动,协会党支部书记毛予锋讲授专题党课,学习贯彻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下为专题党课主要内容。

  ——传媒部

  协会上下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正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将对我们开展行业工作起到战略指引作用,是我们明确工作方向、确定工作重点和重点任务、找准工作定位和着力点的根本遵循。

  习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会议指出,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六稳”是2018年8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分别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是2020年4月17日在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分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是阶段目标、具体要求、重要举措,是宏观调控的着力方向,划定了经济安全的生命线。一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二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三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会议指出,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就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诚信守法的表率,承担社会责任,携手渡过难关。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

  习近平强调,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面我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些要点,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讲过的话,在政协会议会见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过,于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首次提出。主要考虑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由于国际交往受限、不稳定,要在不确定的世界环境中谋求发展。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这是应对疫情冲击的需要,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前提条件是:(1)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2)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3)还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4)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要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为什么必须执行扩大内需战略?

  第一,缓冲全球化受阻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尤其是疫情导致保护主义更为严重,一些国家推动制造业本地化和区域化政策,中国在面临供应链产业链转移压力的同时,还受到科技脱钩威胁,威胁中国供应链的安全。

  第二,必须以扩大内需帮助形成完整内需体系,补齐供应链产业链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必须指出的是,这并非是临时应对之策,而是中国长期发展战略,只是在当前形势下得以强化。摆脱出口依赖,推动经济结构的“再平衡”,形成以内需为驱动的发展模式。

  满足国内需求不是简单的如何扩大内需以及维护经济运行与增长,而是着眼于内需体系的建立,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收入分配改革、金融税务改革、商业消费环境改革、流通领域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领域的改革,从而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双循环”是指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内循环是基础:包括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对双循环最新概念和最新判断的认识,目前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中央应对疫情以后出现的外部环境变化的一个底线思维,某种程度上也是最坏打算,无奈之举。代表了中央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最新的,也可说是最为严峻的预判。

  二是中央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做出的重大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既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动选择和战略选择。

  我认同第二种观点。

  二、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构建中国供应链配置

  无论哪种观点,只有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有保障,才能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后疫情时代全球化何去何从?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如何思考中国机床工具产业的供应链配置?

  我们知道,发展至今的本轮全球化,是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纷纷积极加入,是主动的全球化。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主动拥抱世界,积极融入全球化。中国是本轮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逐步改变了世界经济版图。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2011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本轮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已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如何保住现有供应链,尤其是如何升级供应链水平,是我们产业界应该思考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问题。

  在供应链配置理论方面,我本人较倾向于新供给经济学派的相关理论,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经济收益是全球经济布局供应链的首要考量,但意识形态也会影响全球化的配置以及全球化下社会和制度结构的转变。

  第二、高科技能够主导全球供应链的配置布局,高科技的背后是国际资本。没有资本背书和投资的高科技无法形成产业。

  第三、国际资本投资需要权衡的最重要因素有:供应链配置现状(经济全球化);共同信仰(价值全球化);支撑全球化运行秩序的配套因素(规则体系的全球化)。

  第四、资本逐利更逐安全,决策的过程艰难而复杂。中国未来能否不被全球供应链边缘化,不仅仅是表象上的经济问题,更是深层次的政治问题。

  中国国内供应链配置布局的全球地位,目前水平有两个特征,一是整体上低端供应链优势明显;二是参与高端供应链的部分中下游环节。既拥有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供应链全产业链,同时参与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高端供应链的元器件生产(中游参与)以及组装(下游参与)。

  中国在低端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龙头企业、成本优势与广大消费市场是国际资本布局中国的重要原因。低端供应链的特征是技术含量低、资本门槛低、劳动密集、供应链条短。把全供应链做起来相对容易,所以转移搬迁、复制就不会太难,替代性极强,而且关税可能挤掉成本优势,现在已经出现向越南、印度等东南亚转移的趋势,东盟也在分流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

  在高端供应链中我国处于中下游位置,受国际资本支配,缺乏主导权,甚至经常被上游企业卡脖子打压。高端供应链中的上游拼的是技术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技术是决定全球高端供应链配置的最核心要素,没有之一,这是国际资本布局的风向标。以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如果完全单纯靠市场自发调解,是无法影响国际高端供应链布局的。因此,以技术突破带动而大力发展高端供应链上游产业,应该成为我国未来供应链布局的一大战略性发力点。

  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就成为中国制造业向高端供应链攀爬的必由之路,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是一项艰苦卓绝的系统工程,关系到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在研发上,我们可以利用“举全国之力”的体制优势,辅之以相关支持政策,同时我们应探索出一条市场化的操作路径和方法。针对此次疫情,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如何再配置成为一个热点。国内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全球供应链尤其不对应中国消费市场的那部分产能将陆续搬离中国;二是供应链将聚集中国。

  我国正在不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比如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全球化供应链再配置不仅仅是经济账上的盈利那么简单,后疫情时代我们对价值体系的全球化以及规则体系的全球化要予以高度重视,综合分析,认真研判,积极应对,在制造业升级中完成“双循环”目标。

  最后,以习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一句话作为对我们工作的要求和鞭策:“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