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需要有新思路、新途径、新制度支撑
2017-06-01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 | 浏览量:
当前,制造业和物流业存在着互为生产要素、互为服务对象的关系,任何一方的发展滞后,必将给另一方带来发展瓶颈。5月19日,在第十一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年会上,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指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不是简单的相互联系,而是一种发展模式,其中技术、业态、模式创新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支撑。
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还未形成良好的、较高层次的联动水平
制造业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设施和技术基础,物流业拓展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提升技术水平。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且可以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是一举两得的双赢举措,对于转方式、调结构,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制造业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目标两年以来,制造业与物流业相互融合、联动发展的局面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同, “互联网+制造”、“互联网+物流”的战略创新之举,使得我国制造业“走出去”战略思路日渐清晰,为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面临多重变革的挑战压力,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还未形成良好的、较高层次的联动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王青指出,我国靠数量扩张驱动经济增长的时期基本结束,商品消费整体上从总量性扩张阶段过渡到结构性增长阶段。因此,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不在优化供给本身,而在于构建适应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制度环境。
王青认为,我国经济“新常态”对制度更加敏感,着眼未来商业流通体系变革的复杂性和全局性,新的制度框架不一定建成最好的,但一定是最不坏的,既不能抑制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也不能在野蛮生长中产生突出问题和矛盾。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平衡创新和转型、稳定和发展、单兵突进和协调配套之间的关系,而监管和治理方式、手段、主体都需要调整,从服务和支撑制造业转向服务和支撑创新创业、消费和服务发展。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需要有新思路、新途径、新制度支撑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更是《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承上启下之年,但我国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物流瓶颈问题仍然亟待寻找更好的突破口。王青指出,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突破口,但是把理念变为行动和成效,关键是形成一整套适应新发展理念要求的体制机制,这就需要有新思路、新途径、新制度支撑,其中市场、技术和改革成为主要动力。
海尔集团日日顺物流VP/COO乔显岺认为,传统物流只是物流,缺少增值,而领先物流则能给用户最佳体验,满足用户期待。其中,数据+硬件+标准化全流程运营=智慧物流和有温度的物流体验,可见智慧物流是制造业供给优化的窗口。
实际上,引导制造业推进和实现核心业务的物流、商务、信息系统等供应链管理格局,始终是我国流通经济发展和社会各界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王青介绍说,目前,“互联网+”最先在批发零售领域上破土,对制造业的影响日益显现,由于供应链、价值链的提升以及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制造业已经从成本敏感转向时间敏感。
据王青介绍,当前,我国“互联网+”已经进入新阶段,呈现出新特征。一是内容上,从标准化程度高的商品向复杂商品再向服务拓展;二是方式上,从单纯线上创新向线上线下融合创新转变;三是环节上,从批零环节创新入手向全链条互动创新转变;四是驱动力上,从技术驱动向多种要素驱动创新转换;五是主体上,从大型企业创新到小微初创企业共同创新;六是范围上,从东部和城市向中西部和农村以及更大范围创新。汪鸣表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发展,一是提高制造业研发比重,二是提高低端制造业品位,三是商贸、物流、信息、金融带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上一篇 上一篇:浪潮全力打造企业“上云之路”
下一篇 下一篇:油气改革挑明产业链受益方向:上万亿民资将被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