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B2B事业锋芒初露松下大格局全新铺就

2017-06-02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 | 浏览量:

    家电业务收缩、B2B概念日渐清晰,人们对于松下品牌的认知,正朝着其所期许的方向悄然发生变化。 
  近年来,随着竞争同质化愈加明显、制造行业利润日渐微薄,世界消费电子大咖将目光聚焦到市场更为广阔的B2B领域,并试图凭借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获取更高利润。素来在消费电子领域占据高地的日企,充当了此次转型的先锋纵队。不只是松下,同为日企的三菱、日立、NEC、佳能等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将重心转移到B2B业务上。其间,转型时间早、速度快、力度大的松下,已然开始分享转型的阶段性成果。 
  自2013年启动B2B转型战略以来,松下已经从之前的单一产品销售转向产品服务和方案的打包销售。松下中国前任董事长大泽英俊曾公开表示,目前家电产品的比重只占整体的20%,松下已经全面向B2B方向转型,产业链涉及冷链设备、汽车用电池、焊接机、车载产品、马达、商用放映及音响设备等多元市场,并在电化住宅设备、环境方案、互联解决方案和汽车电子及机电系统四大领域加速推进事业发展。 
  即将迎来百年历史的松下,在传承“匠心老铺”核心内涵的同时,也寄望于在B2B这一全新跑道上释放出蓬勃朝气。 
切换跑道的底气与勇气 
  对于任何一个立志转型的企业而言,从与大众消费者打交道到面向商业客户求发展,意味着从战略到思维、从产品到渠道、从营销到服务的全系统性变革,这显然是一次推倒重来、自我重塑的艰难过程。
  “到2018年,松下就要迎来100年。就好像是自己的房子,住的时间越长,东西越多就越需要整理,制造规则。企业也一样,如果只做加法不做减法,是很难发展的。变,是必然的。”2017年5月26日,松下互联解决方案公司社长樋口泰行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松下要明确B2B事业的愿景,找准定位,提出变革方向,面向同一方向逐步构建组织力,强力推进改革,并避免战略制定和组织变更的反复。
  事实上,刚刚履新两个月的樋口泰行,本身就是松下开放思维,不走寻常路的最佳诠释。樋口泰行1980年4月曾进入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工作,此后,其分别在波士顿咨询集团、苹果、惠普、大荣、微软等多家公司担任高管,涉及的行业也分布在消费电子、零售、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最初我进入松下的时候,大家还保持着一辈子在一个公司工作的习惯。我到现在为止换过5次工作,这在日本是比较少见的。在我所工作过的公司中,欧美系企业比较多,这样的现象更加少见。”樋口泰行坦言,在众多公司的工作经验让其拥有更多元化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摆脱定向思维,换个角度来看问题。
  樋口泰行认为,目前日本制造业整体面临的课题是,亚洲国家的企业已经有能力生产品质好的产品,日本企业此前的优势正在弱化。 “我认为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向着B2B进行事业变革,向提供解决方案进行变革。松下的目标是Abetterlife, abetterworld。松下原本拥有许多核心的元器件和解决方案,还有自动化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通过组合硬件设备,提供解决方案,能够让各元器件更大地发挥作用,更好地为现场提供有用的解决方案。此外,松下多年的技术积累、 ‘家电DNA’与品牌精神,都是支撑松下转型的有力因素。今后,松下将进行构造性改革,进一步强化软件的意义,推动日本模式在欧美和中国等地跨地域展开,最大程度与顾客对接。”据其透露,目前日本B2B客户90%都在东京,为了更好地与客户对接,互联解决方案公司将于今年10月迁至东京。

大刀阔斧下的全面重组 
  以构建能够肩负集团整体B2B解决方案事业成长核心的体制为目标,2017年4月,松下将旗下的AVC公司为母体进行组织重组,成立了互联解决方案公司。这意味着松下向B2B转型的进一步深入。
  “成立了互联解决方案公司后,我们更重视PA也就是流程自动化相关事业,包括焊接机器人等相关事业。其次我们将大幅消减赤字事业的数量,由此带来营业利润增长。此外,针对2015年度曾经出现问题的在北美的电脑事业和安防事业,我们将对其进行重建。”樋口泰行表示,松下将会继续进行事业的选择与集中,强化通过变革进一步增加收益,并会在解决方案方面进行升级以及强化服务体制,目标是打造高收益率公司。
  在这个框架中,历史悠久的马达事业成为备受青睐的一个项目。近年来,松下致力于开发、制造和销售面向产业、车载、商用、家电领域的马达,成绩斐然。2033年,松下马达事业也将迎来100周年。
  据介绍,松下马达事业单位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日本大东为总部,以中国为中心展开海外4个据点、日本国内1个据点内的生产体制。从销售占比来看,2016年中国市场占到了37%。
  在松下的整体规划中,扩大FA伺服马达的销售是关键。为了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销售,松下马达事业部将从人才培育入手,彻底追求地产地消,选定适合中国生产的材料,进行适合中国市场的一体开发,并加强SE的本地化;构建迅速应对客户要求的生产和支持体制,提升月生产能力,缩短交货期,构建与客户和供应商相互合作的生产体制;加强客户支持体制;开展车载质量的实践。
  “中国市场的成长性大于欧美日本,我们在1993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达到了在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未来,中国厂商所生产的机器性能越来越好,越来越智能,他们对于更高精度马达的需求更大,为此,我们不仅要制造更高精度的马达,也要推进马达的网络化。”松下马达事业单位有关人士表示,2017年,其在中国市场的目标份额是25%。
守业与创新的平衡 
 在很多人看来,日本制造企业对技术有着偏执的追求,为了让产品提高1%的性能,不惜投入30%的成本。对技术的敬畏之心,让日本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精品的代名词。但与此同时,重技术轻市场,以技术决定市场,导致产品和市场严重脱节,也是日企颇受质疑之处。
  百年松下,也同样凭借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拥有了诸多荣耀。在向B2B转型的过程中,这种基因再次被植入。
  以焊接机器人为例。松下不仅推出了多款差异化的产品,改变了焊接行业的潮流,还从机器到系统、工法、软件,提供互联的 “综合解决方案”。2000年,松下在业界首创推出全数字直流电TIG,虽然在起初阶段引来不少非议,但该产品如今已成为其他公司纷纷效仿的主流产品。2004年,推出焊接电源融合型机器人“TAWERS”,属于世界首创。2014年,激光机器人系统 “LAPRISS”问世,同年,面向中国的焊接电源融合型机器人FG备受好评。2015年,松下还推出了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焊接电源融合型机器人VG。
  在崇尚技术突破的过程中,松下意识到日本并不缺匠人文化,缺的是更强烈的合作意识和用户思维,只有与市场相结合的技术才是有用的技术。同时,随着产业链快速下沉、细分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打破习惯的集中化研发模式、推出越来越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才是王道。
  为应对汽车车体高刚性、轻量化要求,松下不断对焊接工艺进行完善。据松下智能生产科技株式会社热加工系统事业单元热加工工厂工厂长内藤務介绍,以前常见的点焊技术,焊接余量宽而重,让设计备受制约。而松下采用的激光焊接,焊接余量窄而轻,能通过单侧施工来提高设计自由度。此外,为了满足客户的多材料化的需求,扩大适用范围,松下还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金属和异种材料 (有色金属、树脂材料等)的接合。 “现在许多汽车厂商在追求车体轻量化,在这种趋势下,汽车厂商逐渐倾向使用铝、树脂等轻的材料。我手中的是树脂和铁结合起来的实例,正常的话这两种材料是不能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做法是从异种材料的上下夹入金属材料的铆钉接合构造。这必须要靠激光才能在这么小的范围内进行贴合,其他的焊接技术无法达到。”内藤務如是说。
  “如何平衡守业与创新的问题,是每个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百年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哲学,有的公司在成长中扔掉了自己的企业哲学,有的企业为了赚钱逐渐迷失,人才也变得分散,公司应该思考如何存在,如何贡献社会,这有利于团结有共同理念的人。”樋口泰行表示, “我们非常幸运拥有松下幸之助以及他的经营哲学,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需要思考我们的经营哲学是否适合当下。松下企业文化中有比较软性的部分,也就是说我们确定方向性,在这基础之上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的改革和创新。”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