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张克林执行副会长出席“第四届中国现代煤化工技术装备智能化创新发展论坛”

2021-05-24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未知 | 浏览量:

  5月19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召开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九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刘新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顾潮,无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爱勋对大赛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并答记者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副主任房志凯主持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杨学桐:

  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作为面向制造领域创办时间最早、影响最广泛的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近20年来,对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数控技能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承担了大赛技术方面的相关工作。下面,我代表大赛技术工作委员会,对大赛技术工作情况作一介绍:     

  一、大赛技术工作完成情况

  技术工作委员会主要完成了以下八方面的技术筹备工作:

  (一)组建专家队伍

  高水平的专家队伍是大赛顺利进行的智力保障。在技术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下,根据大赛赛项设置及要求,按照“遴选聘用、普遍代表、利益回避、无过错轮换”等原则,通过征集、推荐、遴选的方式,组建了四个赛项的专家工作组,实行专家组长负责制。专家工作组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来自企业和科研院所9人、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17人、高校9人。

  (二)设计竞赛技术方案

  按照“传承、创新、引领”的办赛思路和打造精品的理念,我们举全行业之力,组织了技术调研和大赛技术方案设计。自2020年4月至今,技术工作委员会先后组织召开了10余次技术工作专题会议,针对技术标准制定、竞赛规程撰写、题库建设、样题设计、赛场设计、场次编排、设备验收、赛题命制等核心任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扎实准备。重点研究确定了竞赛技术方案,四个赛项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的理念,呈现了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

  (三)征集和研发竞赛平台设备

  竞赛平台设备是竞赛的基础保障。我们通过征集和研发工作,确定了35家合作企业,提供了16种多样化设备平台供选手选择。在设备遴选中,既体现了高端引领,又注重保护国产品牌。设备可选种类多,既拓宽了选手视野,也为选手快速成长创造了条件。设备包括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3D打印机、三维扫描仪、刀具、量具、夹具和各种检测设备等,合计200台套机床设备、9家114个节点工业软件等,总价值达1.8个亿。

  (四)组织竞赛命题

  竞赛命题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是竞赛的关键环节。我们组织专家完成了1个技术工作规范汇编(共计62页)、4个竞赛要点(共计26页)、4个技术平台标准(共计56页)、1个技术平台配置清单及主要设备参数(共计29页)、4个竞赛规程(共计159页)、4套样题(共计70页)的编写制定工作。41套正式赛题的命制和保密印刷,也已按照竞赛要求按期完成。

  (五)选派和培训裁判员

  2020年10月下旬,技术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国家级裁判员技术培训工作。赛前由技术工作委员会从各省级代表队推荐的裁判员和国家级裁判员库中严格选拔确定,共有131名裁判将参加本届全国决赛执裁工作。

  (六)考察遴选决赛场地

  经过公开征集,技术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了重点考察,最后确定无锡为决赛承办地。近一年来,我们与无锡相关部门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发挥行业的专业优势和办赛经验,结合本届大赛需求,与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共同为赛场设计、物料准备、宣传、防疫要求、安保等工作进行会商和技术指导。

  (七)组织大赛配套活动

  为扩大影响、强化服务,我们围绕大赛主题,安排了数控装备展、全国机械行业技工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联盟2021年工作会等配套活动,借机借势借力提升大赛影响,推动大赛成果转化工作。

  (八)落实决赛技术保障

  自5月10日起,技术工作委员会开始组织专家、技术支持单位等进行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展示布置及赛场设备测试和验收等前期准备工作,组织了裁判员会议和现场培训、选手安全教育和适应场地等。所有设备均已在决赛赛场装调完毕,100多名企业技术支持人员,为大赛提供技术运行保障。509名参赛选手的线上考核正在进行,可以说,大赛决赛的各项技术条件已准备就绪。

  二、本届大赛技术工作特点   

  本届大赛技术工作主要体现了以下五个特点:

  (一)不断深化技术内涵

  本届大赛紧贴机械行业岗位人才需求,围绕高端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数字化制造、精密制造、工业软件等领域,不断深化技术内涵,拓展了能够支撑中国制造2025紧缺人才培养的竞赛项目或内容。数控机床智能化升级改造赛项,重点考核数控机床智能化升级改造等内容;数控系统与工业软件应用技术赛项,重点考核工业软件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五轴联动加工技术赛项,主要体现五轴机床空间维度、多道工序、高效加工的特点,突出精密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主要体现数字化设计加工全流程特征,突出制造数字化。考虑到职工组、教师组和学生组的差异性,各组别尽量提供不同的技术平台,考核不同的技能点。

  (二)注重紧密联系生产实际

  注重大赛内涵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所有赛项竞赛平台均为工业化设备,竞赛形式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进行,竞赛任务基于真实的企业生产调试环节,竞赛过程符合企业生产流程,竞赛考核的核心技能,正是该领域高技能人才在生产中所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三)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大赛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坚持规范办赛、按制度办赛。一是加大对专家的管理考核力度,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专家队伍;二是重大事项采用集体决策制,公开征求意见,避免“一言堂”;三是把能公开的全部公开,包括:决赛设备技术平台及主要参数、毛坯图纸、刀具清单和评分表等;实操比赛每天赛题都不同,技术工作委员会指定专人印制保管试卷,规避各种泄题风险;四是执裁回避,互相监督,成绩公开解密,赛后24小时内宣布;五是邀请各主办单位、企业和院校的专家共同监督仲裁。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公平公正办赛水平。

  (四)推进世赛标准转化落地

  本届大赛注意从多方面参照世赛、对接世赛、靠近世赛。在裁判选择上,采用由各代表队推荐与技术工作委员会选派相结合的方式;在竞赛规程撰写上,参照世赛体例;在命题要素上,参考世赛考核要点;在职业素养考核上,采用世赛操作规范要求;在决赛报名上,参照世赛使用报名信息系统;在评价模式上,参照世赛评价标准;在赛事组织上,对接世赛开放办赛,允许观摩。本届大赛赛项设计内容新颖,在体现工业元素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整个过程集仿真场景搭建、安装调试、生产应用、综合应用、功能验证于一体。

  (五)注重与职业技能提升相结合

  大赛贯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的部署要求,把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作为推动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力抓手,把组织技术技能竞赛作为促进技能人才成长的平台,始终坚持以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培、以赛促改”作为办赛目标。技术工作委员会一直遵循这一宗旨,重视参赛代表队的赛前训练工作,指导了各省级人社部门和机械行业组织选拔、决赛参赛的训练工作,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赛前培训需求,组织开发了免费线上培训资源,从技术上为广大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教育培训,提供了资源和服务支撑。

  以上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所做的大赛技术筹备工作情况,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本次大赛的关注。技术工作委员会有信心,在大赛全国组委会的领导下,在江苏省人社厅、无锡市人民政府的协助下,组织好全体专家、裁判及技术支持人员,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大赛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办好这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提问者:请问杨会长,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现状怎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从行业角度对推进先进制造领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开展哪些工作?

  杨学桐: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人才。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制造业人才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人力资源结构逐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逐渐改善,有力地支撑了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近1.7亿人,高技能人才近4800万人,大部分从事制造业领域的相关工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我国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传统产业人才素质提高和转岗转业任务艰巨,高素质技能人才紧缺。二是制造业职工培训参与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三是制造业生产一线职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整体仍偏低,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尤其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就业形式灵活的新职业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制造业技能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情况,一些地区在一些时段出现了“用工荒”。 

  强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指导下,立足本职、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各项工作,加快培养先进制造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建设制造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1、进一步加强对行业人才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做好行业人才“十四五”规划,为有关部门制定人才培养、培训、评价等的政策措施和机制体制提供支持。

  2、继续举办好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等国家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引导先进制造领域从业人员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使用新方法、掌握新技能。

  3、根据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改革要求,配合人社部门,完善先进制造业相关职业工种设立和职业标准体系建立,构建具有装备制造领域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

  4、从行业角度,推进创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五是通过多种渠道,在行业内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广泛宣传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突出成就,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对先进制造业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