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动力电池集成及管理技术挑战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同时在宜宾市设立发布会分会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宜宾市副市长薛庆、特斯拉中国动力能源工程研发负责人周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肖成伟等主办方领导、评审委员会专家代表、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赛队伍代表及央视网、中国汽车报、盖世汽车、宜宾日报、宜宾电视台等媒体参加了会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赵立金主持了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北京会场
新闻发布会宜昌分会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讲话
侯福深副秘书长介绍了本次挑战赛的举办背景、总体进展情况及重要意义,他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十四五”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汽车强国的关键时期,面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趋势和全面市场化加速的新阶段,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动力电池作为汽车全面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核心,成为了整车及电池企业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以及地方政府争先布局和持续发力的重点。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未来五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人员需求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预计2025年研发人员需求量将接近30万人,按目前人员培养计划,研发人员净缺口约3万人。为培养和挖掘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的高潜力人才、征集遴选动力电池集成创新创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特斯拉中国、宜宾市政府共同举办本次动力电池集成及管理技术挑战赛,面向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征集动力电池创新设计方案。
本次挑战赛共计收到全国38所高校、科研院所41支队伍的参赛设计方案。经过初赛和半决赛的角逐,共10支队伍入围决赛。希望以本次动力电池挑战赛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会连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桥梁作用,达到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多重目的。在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希望不断完善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和激励机制,激发高校学生创新的意识,探索形成产学研联合培养汽车工程师的长效机制。通过比赛的形式,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培养在校学生的设计制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挖掘和培养更多适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希望探索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地方政府协同创新的模式,带动企业和上下游各类主体融通创新。以比赛活动为平台,进一步加强行业内的交流,增进行业学术研讨氛围,相互了解目前企业实际需求、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热点,以此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关系。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希望探索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应用的有效结合,推动高质量科研成果在地方落地孵化。通过比赛,发掘动力电池领域可产业化应用的创新技术,借助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第三方机构,贯通研发、孵化、投融资服务等关键链条,助力实现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宜宾市副市长薛庆讲话
宜宾市副市长薛庆介绍到,近年来,宜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经济社会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全省第4位升至第3位,实现近20年来的历史性突破,挺进中国城市GDP百强。特别是,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标准规划布局了以三江新区为核心的“1+6”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宜宾市副市长薛庆在讲话中指出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在宜宾举办一场具有科技感、时代感、潮流感的赛事活动。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化产业国际合作交流,加快推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22年7月21日至23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主办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于在宜宾举行。本次挑战赛将作为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同期活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肖成伟作为评审委员会专家代表发布了挑战赛决赛评审方案。决赛环节将进行动力电池系统测试和现场答辩。评审委员会根据两个环节的打分情况,最终评选出挑战赛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周新岸、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博士研究生李炜烽作为决赛队伍代表,分别讲述了本次挑战赛的参赛方案准备经历和收获。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设计方案突出了高安全性,并采用双模组冗余式方案,清华大学参赛团队将在卫星上应用的平板热管技术应用到本次设计方案中。希望借助本次挑战赛提供的平台,能够与评审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支队伍加强交流,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工程化认知。
挑战赛队伍: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