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是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后,再次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写入二十大报告。
“专精特新”一词最早出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2011年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将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同年,工信部发布《“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专精特新’。将‘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从一个部门的政策逐渐演变成国家政策。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坚持“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的工业企业,而“冠军”企业、“小巨人”“单项冠军”更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品牌且具备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在某一领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专精特新”企业作为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利器,在产业发展协同大循环中、在延链补链中不可或缺。
近年来,界首市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先后出台多个文件支持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在企业服务上倾注更多精力、在要素保障上提供更多支持,不断壮大“专精特新”企业队伍。据统计,近5年累计争取“专精特新”上级支持资金5000万元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从无到有,取得长足发展,打造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突出、在国内、省内细分市场占有优势地位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获批阜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家,占比阜阳市15.8%,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家,占比阜阳21.9%,其中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占阜阳市27.3%,其中重点“小巨人”企业5家,另有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处于公示阶段,其中制造业单项冠军填补阜阳市空白,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赛道上界首市领跑阜阳、走在皖北乃至全省县级前列。
整体来看,界首市专精特新企业表现出“高精尖、高研发、高成长”特点,它们多专注于产业链的某个环节、某个领域,核心技术产品填补国际国内空白,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了“小块头”释放大能量,“小巨人”引领大产业。
界首市准确把握大变局,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推动工业强市、产业立市,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家的关键作用。在扶持顶天立地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用心呵护铺天盖地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专精特新”荣誉获批不仅是企业自身努力结出的“果”,也是政府扶持培育成长的“因”,“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栖,优良的企业发展生态是催生专精特新企业的关键,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中小企业生态环境,真金白银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每年列支5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在其成长过程引导其遵循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路径,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
“界首市培育专精特新的亮眼表现并非偶然,既是产业厚积薄发的体现,也是厚植沃土所结出的硕果,比如融资方面,聚焦解决当前企业发展受疫情影响带来的资金紧张问题,重点面向银行、专业投融资等机构,动员其创新金融服务项目和产品,重点提供专精特新贷、科创贷、“亩均英雄贷”等投融资服务。”界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周振龙说。
界首市企业服务中心这座大楼2020年建成后,16家涉企服务部门和单位统一入驻、集中办公,专班服务、部门联动,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纷纷扮演“店小二”“娘家人”“引路人”“推车手”等角色,对拟培育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探索建立专精特新拟培育企业问题诊断、销号清单制度,推行“拿地即开工”“一证到手、六证齐发”、“一业一证”、“容缺受理”、“帮办代办”服务等多项创新举措,办出了“界首速度”、传递了“界首温度”、展现了“界首态度”,赢得了企业认可。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培育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新理念的引领下、政策的扶持下、企业的努力下,在界首市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耕于各个细分领域,成为助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力军。(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