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建立能人信息库 校企联盟促就业

—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

2023-03-08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未知 | 浏览量:

文/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
   “报告实事求是、重点突出。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在向着中国式现代化奋进道路上,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通过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3月6日,在全国政协大会上,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副会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教授充满激情的发言,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同。

 
建立能人信息库 引导学子回乡创业
   在说到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时,丁华锋教授说,“以村为单位摸排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学生和在外成功人士等,建立村级能人信息库,多举措引导创业优秀学子回乡创业。”
   “农村蕴含巨大的创造活力和发展潜力,在乡村振兴中,当代青年大有可为,我们应该引导优秀学子回乡创业。”丁华锋教授在会上提到。
   据他观察,乡村青年人才流失,农村经济发展动力缺乏。一方面,乡村青年人才素质不高。此外,“能人”长期扎根难,乡村青年人才政策支持不够。虽然现阶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青年人才的政策,但在土地流转、信贷融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力度较小,对农村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另一方面,大学生传统就业观念需要改变,许多学子寒窗苦读是为了跳出农门,脱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不了解现在农业已逐步走上依靠技术和管理的“知识经济”发展阶段,成为了一个既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也能够取得较高经济报酬和社会地位的行业。
   “我们应该多举措引导创业优秀学子回乡创业。”丁华锋在会上建议,可以通过赛事活动引导,整合“创青春”、挑战杯等传统优势赛事,举办青年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发掘储备优质项目;推动常态化举办赛事活动,扶持创业大赛优秀学子创业项目落地。
   此外,丁华锋还提出了“要做到政策清单吸引”,着力破解青年在乡村创业中最急需的项目、资金、政策、平台等难题,从加强育人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培训、科技成果转化、减税降费、金融政策支持等方面,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返乡创业学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深入挖掘乡村好青年、返乡创业青年典型事迹。
   “我们要以村为单位摸排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学生和在外成功人士等,建立村级‘能人’信息库,建立‘能人’流动发展长效机制。聚焦‘能人效应’,建立人才发展长效机制,鼓励‘能人’进村级班子,着力培养造就一支爱农民、爱农村、懂农业的‘三农’工作队伍。”在农村“能人”建立上,丁华锋教授还提出了许多建议。
成立校企联盟 解决就业供需痛点
   据了解,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重点。1100多万大学生走出校园,到底应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就业?为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丁华锋教授一直在各大高校密集调研,了解学生们的就业困扰。
   丁华锋教授在调研中发现,人工智能、计算机、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就业率,远远高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这种现象,其实意味着在供给侧,高校专业设置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有的专业在几十年前是很好的专业,但是在目前的情况看,它也不太适合社会的发展,所以这些专业要不断地转型,甚至关停。
   而在需求端,作为用人方的企业,他们对于人才培养又有什么期待?为此,丁华锋教授走访了不少龙头企业。有企业代表告诉他,目前虽然在推进校企合作,但大都聚焦于科研方面合作,很难达到双赢,高校培养的人才,在实际的动手能力上可能会弱一点。
   为此,丁华锋教授建议“高校可探索‘双元制’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校企双方一方负责理论教学,一方负责实操培训,双方均是教学主体。比如,聘用企业专家担任新工科应用类的专业教师,让学生在企业内接受培训,而培训产生的经费,很多企业是愿意承担的。同时,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来自学院,教学费用由学校承担,教材也可以组织一些企业专家协作共同来编写。
   “我觉得这种模式,不仅可以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契合企业的现实需要,而且还可以让龙头企业牵头成立校企联盟,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丁华锋教授介绍说。
   作为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副会长的丁华锋,他建议要建立如机电工程学会、商业行业协会、轻工行业协会等对校企联盟和“双元制”校企合作机制进行监管,保障大学生权益。
   其实,解决就业供需痛点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以及社会、企业各方面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协调协作机制。
丁华锋提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在结构性矛盾的供需“痛点”。一方面是毕业生求职期望与实际需求的矛盾,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专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校企合作还存在“堵点”。
   因此他指出,由高校牵头建立联盟很难摆脱传统的办学思维和习惯,应以行业产业为主导,让行业产业中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牵头,联盟的建设和发展才能更有成效,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同时进一步完善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制度,建立行业产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对接机制,吸纳就业多重点新兴行业建设优先制,开展高校与行业产业联办专业试点等,在互动共赢中促进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校企协同,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人物名片:丁华锋,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6月生,湖北荆门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分会常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常委。担任国际机构学顶级期刊《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国际机构与机器理论联合会会刊)副主编,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sms and Robotic Systems》副主编,《中国机械工程》编委,湖北省智能地质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会评专家,国家基金委会评专家。
   获奖记录:获第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第4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2009年德国“洪堡学者”,2010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奖,2014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2014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获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称号,2016年获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2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22年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22年获国际机构学与机器理论联合会(IFToMM)“卓越成就奖”。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