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2380款客车《公告》暂停背后折射出的政策问题
2017-07-05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 浏览量:
日前,一则中机中心发布的关于拟暂停2380款新能源客车《公告》的消息,让业界经历了从精神紧绷到淡定应对的反转。多数企业“这是主动淘汰车型”的回应,加上部分媒体的渲染,似乎此事确实不值一提。然而,这真的就是最终的答案吗?
在消息对外发布后,记者立即向客车企业求证,从实际反馈来看,主要得到三种答复:一种是以不清楚为由拒绝回应。言谈中明显对此事讳莫如深,不愿提及,并表示由品牌宣传部负责;一种是表示所有被撤销车型均为公司主动放弃,这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一口咬定是过时的、不再生产的产品,言辞激烈地斥责消息属于炒作。另一种是淡定无所谓的应对口吻;第三种则表示车型部分是主动放弃,部分是出于检测成本考量不愿提交检测报告。有意思的是,在记者求证过程中,国内大型客车企业鲜有提及检测成本问题,而中小型客车企业则直陈检测成本过高。
与此同时,记者也询问过部分院士、教授、协会负责人等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家,得到的答复与企业有些许不同。除了认为是企业主动淘汰的观点外,有专家表示,此前企业为了获得补贴而开发出很多车型,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这部分车型难以获得补贴,因而被放弃。还有专家认为,考虑到前期投入的研发等成本,一次性取消两千多款车型的《公告》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该专家同时表示,这是管理机构短视的结果,虽然政策看似保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但一系列政策的界定和频繁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技术进步的滞后。
在记者调查采访过程中,明显感觉所有被采访对象均不愿过多提及此事。客车企业不愿提及情有可原,毕竟企业对于任何可能会影响生产经营的消息都会谨慎对待。但一些业内权威专家也讳莫如深,只是隐晦的提及只言片语,追问之下却又不愿详谈,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虽然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尚不得而知。但不能排除上述专家提到的情况,即此前企业为获取补贴而推出众多产品。随着补贴政策的调整,这部分车型无法再获得补贴,难以拿到市场订单,企业美其名曰“主动淘汰”。其次,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一次性撤销2380辆新能源客车的《公告》,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称得上史无前例。官方理由是客车企业未提交检测报告,但一次性涉及109家客车企业,且几乎囊括国内所有客车企业,似乎又不能完全解释清楚。
但不论结果如何,撤销公告一事都已告一段落。不过,针对此事,笔者也有几点想法。
第一,补贴政策带来的利益驱动,导致大部分客车企业以补贴为导向进行产品投放。这种行为背离了行业发展路径。就在中机中心发布此消息的同一天,审计署也公布审计结果,再次提及骗补一事。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需要读者自己斟酌。
第二,以补贴为导向开发,致使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既伤产业,也伤市场,而最终获利的是资本追逐者,背离了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初衷。
第三,政策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产业,但频繁的调整,行业发展必然会受影响。从目前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各类政策来看,各项标准或政策的制定多是为补贴而服务,即政策的制定,是为了明确哪些可以产品可以获得补贴,哪些产品不能获得补贴。虽然,不少政策也是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而制定,但在记者看来,这只占一小部分。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边执行边调整的政策,距离形成科学完善且有前瞻性的政策体系,依然任重道远。
第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终是要实现市场化,温室里的花朵终难适应“优胜劣汰”的自然环境。做产业首先要考虑依靠市场来生存,而非依靠补贴来生存。跟着市场走,才能有饭吃,才是铁饭碗。
不可否认,国家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付出了,也将继续付出巨大的努力,真正想做好产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一直在困难中砥砺前行。我们不能苛责事物在发展的初期就十全十美,但我们也希望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少走弯路,更真切希望这个产业走得更远,走的更好,毕竟,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寄托了太多的期望。
上一篇 上一篇:两大痛点制约纯电动汽车共享出行
下一篇 下一篇:搭建供需平台 中国国际铸件采购洽谈会购销两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