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智造”进行时
2017-07-06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 浏览量:
近年来,丹东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让“制造”变“智造”迸发强大活力。
从“制造”到“智造”,虽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提到智能制造,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机器人工作的画面。6月27日,中国工业报记者在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就看到了正在作业的机器人。生产线上的产品等待装配一组零件,一台2米多高的机器人按照操作程序,通过其自带摄像头拍照识别零件,自动抓取所需零件,并准确地安装在产品的相应位置。
“智能制造不仅实现了劳动力替换,降低人力成本,更关键的是使产品品质提高了。”曙光集团工艺过程处副处长赵丽娟介绍说,关键工序采取机器人自动装配生产,以前一个工序需要6名员工,现在1名就够了,而且防错和在线检测设备实时监控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作为集团智能化升级的重点项目,总投资4200万的全自动智能化装配线去年3月完成了生产线终验收工作,现在可批量生产,设备利用率已达85%以上,年产10万支车桥,产能比以往提升了一倍,用工人数减少一半,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自动化程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集团走向高端市场的“助推剂”。
曙光集团全自动智能化装配线只是丹东市正在推进的智能制造项目中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自《中国制造2025丹东市实施方案》出台以来,丹东市大力推进制造业发展,并确定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总体思路。近两年来,全市共推动实施了45个智能制造项目,其中5个项目已投产,22个项目建设过半,1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这些项目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将超过百亿元,成为丹东市经济发展的全新增长点。丹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投资与规划处处长孙路平在受访时表示,丹东市制造业门类齐全,但一些产业近年来面临着制造成本高、制造水平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智能制造项目的投产,将为企业降低制造成本和人力成本,丹东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智造”成果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成本上,还为企业创造了“智造+服务”的竞争优势,智能服务也已成为“智造时代”的重要产物之一。国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业4.0智能表具先进工艺生产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其互联网+公用事业(燃气、水)智能计量应用的“云”服务平台,是在我国公用事业计量领域内首次将物联网技术等与智能计量仪表传感端相融合开发而成的创新型智能服务模式。燃气公司与自来水公司可通过登录云端平台,监控本公司安装流量计的流量参数,用户可通过登录云端平台或手机APP、微信客户端进行查询、自助缴费等。项目实施后,云平台中阶梯计价功能模块的设计将降低人工成本25%,创新模式下,“云”服务平台通过物联网数据传输能够实现100%成功率的实时阶梯计价。该智能制造项目的云平台从通讯软件到数据库构架等,思凯科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截至目前,丹东市实施的智能升级项目中,2户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的智能制造项目已基本完成,辽宁阿里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海洋生物科技园区项目等22个项目建设进度过半;18个项目现已开工建设。同时,丹东全市已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示范体系,拥有国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1户,辽宁省智能制造示范标杆企业2户,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5户,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户。
近年来,丹东市重点从技术研发、公共技术服务、智力支撑、借力转型四个方面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目前,丹东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省级技术中心40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2户。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研发投入比重达到3%,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2%以上,研制国内首(台)套装备及关键零部件8个,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3项。重点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个,增压器等6个平台已投入运营,累计为200余户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服务。
除此之外,去年上半年,丹东市还聘请了中科院自动化所的专家团队,对全市50户重点企业的30个重点项目进行了对接和论证。与此同时,以全市2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为载体,以本地辽东学院、机电学院等高校为依托,吸纳重点企业行业领军专家,着手建立“制造2025”专家库,分行业、分领域为我市智能制造把关定向。截至目前,信息化子库已完成第二批专家更新,为丹东市45个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了咨询服务,智能制造专家已为36个智能制造项目进行了论证。
丹东“智造”正稳步向前。未来,丹东市将通过政策支持,引导一批智能制造项目建成投产,建设4个智能化、数字化车间,利用省、市两级政策支持15个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陆续培育3至4户国家或省级试点示范企业、10户市级试点企业,计划到2020年,培育30户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通过试点示范企业,辐射带动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改造提升。
上一篇 上一篇:我国核电规模化发展进入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