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11月召开
2017-07-17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 | 浏览量:
这不仅仅是千年水下古城与非遗新生态的一次简单邂逅,更是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探寻之旅的精彩启幕……从首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择址文渊狮城那一刻开始,这座位于浙江千岛湖畔的千年水下古城,就被赋予了更多深邃古朴的韵味。
据介绍,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杭州新天地集团、杭州淳安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2017年11月在千岛湖文渊狮城召开。
这意味着,当人们流连于文渊狮城时,除了可以在四水归堂的徽派院落里体会到儒家文化的精髓,还可以触摸到中国纺织非遗文化那穿透岁月流经指尖的温度。
非遗传承新途径
“在我国已公布的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纺织类非遗多达百余项,分布于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三大类。2009年,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入选世界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6月29日举办的首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表示,我国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既有“丝绸之路”的古老文明,又有丰富精湛的传统技艺。
发布会期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杭州新天地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同期举行。同时,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会标图案征集及“文渊狮城杯”2017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评选两项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一直以来,纺、染、织、绣、印、民族服装服饰等传统工艺以及文化情怀深深根植于纺织行业,这些都为纺织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方面纺织产业链最完整,涵盖从原料到最终产品的生产全过程。纺织非遗所涉及的纺、染、织、绣、印、服装服饰,均能在纺织产业链上找到相对应的环节,有利于实现非遗项目与生产企业的对接与合作,有效延伸保护链。
另一方面纺织行业具有丰富的品牌与企业资源、优秀的专业设计力量、完善的产品标准体系、全面系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能够为提升传统工艺的设计水平、新产品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多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表示,中国纺织工业已具备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丰富的企业资源以及独特的产业优势。将非遗传承发展的“保护链”与纺织工业的“产业链”有效衔接,将大大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包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工艺者、企业家、设计师、专家学者在内的非遗传承人群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既有人文情怀,又重传承能力”的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良好生态和氛围,探索“文化+产业+互联网”非遗传承新途径,探索“以文化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意义深远。
综合效益最大化
在国家高度重视以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有情怀的纺织企业家、设计师,执著于非遗传统文化及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使得我国纺织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杭州新天地文旅集团总裁林瑾介绍,杭州新天地集团是一个以文化营造为核心的文商旅复合产业运营商,致力于传统文化复兴和跨界产业融合,对传统文化始终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热爱。该集团创建了国内首个以工业遗存为主题的城市中心,开创了文商旅特色小镇模式,实现了历史文化与商业文明共融共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互促互进。
“把本土文化、老祖宗留下的技艺,用活化的方式展示演绎,使它们进入游客的视野,进入人们的生活,重新成为一个产业,获得自我造血功能,才能真正让它们得到保护、重获生机。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行动。实践证明,这条路是行得通的。”林瑾表示,通过引入非遗传人、民间匠人、美院师生、独立设计师,把传统非遗、民俗民风和时尚文创进行跨界融合,生产定制纪念品,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过程立体式的生动体验,可以让传统文化、手工艺成为可看、可尝、可玩、可用的时尚消费品。
在杭州新天地集团的打造下,文渊狮城首创了浸入式情景化文化体验手法,提取当地特色文化类型,形成原创IP,把传统非遗、民俗民风和时尚文创进行跨界融合,提供了全过程立体式的生动体验。2015年,文渊狮城成为国内首个非遗生活化体验基地;2017年,文渊狮城引入丝棉麻综合研究中心,走出一条地方文化振兴和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新路。
孙淮滨认为,非遗是世代相传的形态,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需要产业、设计、品牌、营销、消费环节融合。正是考虑到这一点,首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主题定为“共筑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生态”,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大会、对话沙龙、成果展示、合作签约、大会会标征集作品颁奖、“文渊狮城杯”2017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评选揭晓及颁奖典礼。主办方希望集各方智慧,举全社会、全行业之力,搭建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学术性、公正性、可持续性的纺织非遗交流与合作平台,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领域优势,共同推进纺织非遗的活化保护,提升中国纺织工业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自信,携手共筑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上一篇 上一篇:守望产业兴国之梦 聚焦工业创新发展
下一篇 下一篇:雷鸟腾讯跨界合作互联网电视市场呈现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