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安徽蚌埠推进制造强市建设

2017-07-28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 | 浏览量:

    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蚌埠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制造业发展,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核心战略,着力优政策、打基础,强供给、促转型,握紧拳头、决战工业,2016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43.17亿元,连续七年进位,成功重返全省前3位次。 
  主攻“三大领域” 
  一是主攻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大力巩固提升省级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启动建设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制造、专用电子器件等首批3个市级基地建设,着力构建“1+3”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一季度,全市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08.7亿元,居全省第3位。 
  二是主攻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紧抓国家、省支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政策机遇,加快推进西部城区5户重点化工企业退市进园、16户商混企业退市进郊和34户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是主攻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工业设计产业的实施意见》,设立市“工业设计专项资金”和8亿元“育珠设计产业基金”,编制《蚌埠市工业设计“十三五”发展规划》。成功承办安徽省第一、二、三届“江淮杯”工业设计大赛,创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2家、省级7家。 
  壮大“三大主体” 
  一是助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支持凯盛集团、豪威科技等优势企业整合重组、做大做强,安徽国轩、大富科技分别收购永红电子、北泰汽配产业园,泰富重装重组神舟机械,蚌埠玻璃设计院成功并购法国圣戈班所属Avancis公司。 
  二是助力中小企业做精做专。加快中小企业产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产业集聚专业镇等建设,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130余万平方米,引进入驻企业200余家,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专业镇总数达22个。 
  三是助力民营企业做新做活。落实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40条”,借力省与全国知名民企业合作座谈会,成功签约豪威科技交互式电子白板、德力集团玻璃产业园等民企合作项目81个,居全省第3位。民营经济综合考核居全省第4名,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 
  瞄准“三大方向” 
  一是推进产业高端化。瞄准产业链中高端环节,加速创新资源集聚。成功攻克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4G综合检测仪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信息显示超薄玻璃厚度突破0.15毫米,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薄膜组件转换率刷新世界纪录,国内首条日熔化量70吨触摸屏用高强度盖板玻璃项目正式点火投产。 
  二是推进生产智能化。大力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以两化深度融合贯标试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创建为抓手,深化两化融合专家组诊断服务,累计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6家。 
  三是推进发展绿色化。大力推广“种养加”一体化模式,培育丰原集团、现代牧业、大成食品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升级,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行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全国“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为皖北惟一一家。 
  突出“三大重点” 
  一是强化发展平台支撑。加快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复旦大学(蚌埠)高新技术研究院等建设,拥有MEMS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达137个。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千里淮河第一港、淮河流域首个国际集装箱码头建成开通,华东地区首个铁路无水港正式启用。 
  二是强化质量品牌支撑。推进品牌强企战略,培育中国驰名商标6件、安徽省著名商标109件,拥有中国名牌3个、安徽名牌65个。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支撑。落实重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调度管理办法,建立拟用地工业项目联审制度,城市药业安瓿研发生产基地、福淋乳业搬迁等43个项目通过联审。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