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安徽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8.5%

2017-08-18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 | 浏览量:

 中国工业报记者日前在安徽省经信系统工作会议暨制造强省建设专题培训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安徽省经信系统大力推动制造强省建设,全面做好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推创新、促融合各项工作,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增速回升、结构优化、效益改善、态势向好”的基本特征。安徽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牛弩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年要确保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 
  制造强省扬帆启航 
  牛弩韬表示,今年以来,安徽省经信系统保持发展定力,精准聚焦用力,重点抓了四个方面打基础、管当前、利长远的工作。 
  一是制造强省扬帆启航。省政府出台系列支持企业和产业发展“政策10条”,其中制造强省政策10条,资金规模25亿元,有效提振了制造企业投资和发展信心;系统上下同力,狠抓政策落地,开展“制造强省建设系列政策进万企”宣贯活动,对接企业2万余家,实现了经济部门、园区、规模企业全覆盖,凝聚起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是新兴动能加快成长。上半年全省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963个,完成技改投资3374.2亿元,增长18.7%,总量居全国第4位。上半年,全省液晶显示屏产量达到3.9亿片,同比增长66.7%;集成电路产量3.3亿块,同比增长245.9%;工业机器人产量2200台,同比增长57%;新认定省级新产品266项,新增销售产值158亿元,实现利税37亿元。 
  三是新型制造发展壮大。重点实施智能制造项目283个,11个项目进入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名单,居全国第4位;4个项目入围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居全国第2位;11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居全国第4位。上半年全省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600多台,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认定全面展开。大力推动高端制造,实施207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推广新能源汽车1.92万辆。启动安徽省第四届工业设计大赛,推荐6家企业申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四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牵头做好企业降成本工作,推动出台“降成本10条”。大力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开展“个转企,小升规”培育行动,新登记企业11万户、净增规模以上企业509户。加强民企合作项目调度,100个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已开工76个,完成投资403.8亿元。 
  聚焦五大关键环节 
  牛弩韬指出,制造强省贵在行动、赢在坚持、重在落实。当前,全省经信系统要高举“制造强省”这面大旗,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汇集各方要素资源,聚焦新企业、新制造、新供给、新路径、新机制五大关键环节,狠抓工作落实,以更多的产品、企业、产业,更多的制造强市、强县、强区,支撑制造强省建设。 
  培育新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稳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通知》精神,力争2021年规模企业达到2.7万户;大力组织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每年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500户,打造一批行业“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 
  发展新制造。“点线面”三维发力布局智能制造,深入开展“机器换人”十百千行动,加快生产线数字化改造,重点突破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六类关键技术装备”,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产业基地。 
  增加新供给。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进“品质革命”,实现“精品制造”,每年培育省级新产品500项、工业精品100项以上,打造一批质量品牌标杆示范企业,把“精致、精益、精品”镌刻在安徽制造铭牌之上。 
  探索新路径。谋划提出了“互联网+制造”、“基地+基金”、“龙头+配套”、“存量+增量”、“集约+循环”五条发展路径。同时,瞄准10年甚至20年后的未来产业方向,及早谋篇布局区块链、人工智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虚拟现实、量子通信等具有革命意义的新兴产业。 
  建立新机制。充分发挥制造强省、民营经济、企业减负“三个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业云平台、企业减负综合平台“两大平台”的统筹协调作用,探索开展“中国制造2025”安徽县(区)级试点示范。创新“百名干部进千企”精准帮扶企业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制造强省系列政策进万企”工作长效机制。 
  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 
  在谈到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时,牛弩韬说,要确保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 
  抓工业平稳运行。一是加快构建工业监测预测模型和工业企业大数据库,要管好用好工业云平台,真正将云平台打造成集政策宣传、项目申报、产品设计、诊断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对企综合服务站”。二是做好企业帮扶,持续深化“百名干部进千企”活动,提升帮扶工作的精准度、实效性,确保全年净增规模以上企业1500户。三是大力推动产销、供需有效对接,办好钢铁、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等产需衔接活动。 
  抓工业有效投入。确保全年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完成技改投资6600亿元,推动技术改造工作提速、提质、提效。推进省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板”建设,确保年底挂牌企业不少于200家,对挂牌企业高管开展系统培训,补齐中小企业“精益管理、品牌定位、资本运作”之课。 
  抓供给结构优化。继续实施“三品”战略和“工业精品培育行动”,探索开展“售名品、创名牌、建名街”活动。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集中开展“精品安徽”系列宣传推介,组织拍摄“江淮工匠”纪录片和安徽工业设计宣传片,全面提升“皖商、皖企、皖品”新形象。做好企业减负工作,实现全年企业综合成本降低2%的目标。 
  抓新兴动能培育。做好特色培育。制定完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出台支持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10条,加快“中国声谷”建设。制定实施新能源汽车“新10条”,力争全年推广新能源汽车2.2万辆。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打造“屏-芯-终端”协同创新、综合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生态系统,力争全年产值突破4000亿元。做好示范带动。今年合肥成功入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合肥市要紧抓这一机遇,全力争创国家级示范区,切实发挥探索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其他有条件的市也要提前谋划,积极争创。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