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泰安华鲁装备让“强国利器”挺起“中国脊梁”

2017-11-14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 浏览量:

        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海及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蓝天承载着泰安华鲁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全体员工的心,航母建造过程中船体卷板成型使用了华鲁的大型船用卷板机。C919飞机机翼板材的矫平加工,也是由华鲁高强度板料精密矫平机作业完成。华鲁的装备还用于新型万吨级驱逐舰、港珠澳大桥、奥运鸟巢工程的建造等“国字号”大工程。

    数控机床作为工业的“工作母机”,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综合表现。这些为“大国重器”提供支撑的重大装备,是华鲁在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攻克的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的一批高端装备和战略产品,服务于国家重点国防工程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让“强国利器”挺起“中国脊梁”,就必须靠自主创新,必须靠产学研,必须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路子,这是华鲁人的感受。

    华鲁五十载,创新显活力

    回顾华鲁锻压的发展史,1968年建厂至今,经历过2003年改制,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

    五十年来,华鲁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先后成为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承担单位、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锻压机床分会理事单位、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数控成形机床行业的领军企业、全国锻压行业经济效益十佳企业、山东省引才工作重点支持企业。公司生产规模和主导产品综合经济指标位居国内同行业前茅,2015年、2016年度华鲁锻压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30强企业”。

    近年来在引进、消化吸收欧洲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沿着智能化、大型化、节能环保的特色方向不断发力、持续创新,将高端产品应用于高档船舶、核电、航空、军工、高铁、桥梁、钢构、交通轨道、水电、机车、石化、煤机、工程机械等多行业,在航母制造、大型船舶、北京奥运鸟巢工程、大型核电、风力发电、桥梁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锻压成形机床“中国创造”的代表性产品。

    以顶尖人才为根,发力科技创新

    一直以来,华鲁将人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使企业成功实现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华鲁实施全球引智,借“梯”登高,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近几年共引进了5名世界一流的顶尖人才、全球著名的首席科学家。德国SES机床著名专家、全世界唯一的“铸造+锻压”双博士海因茨·马藤博士;中科院胡海岩院士团队;“千人计划”专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制造工程师学会(SME)Fellow、美州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Fellow、香港中文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RuXu Du(杜如虚)教授;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国家级专家Gennadiy V.PAVLOV 教授;国际著名材料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刘锦川都成了华鲁的核心人才。

    通过技术合作,协同攻关,消化吸收国际前沿技术再创新,学习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理念,企业产品从机械式升级到了智能化,实现了产品从国内外行业中的跟跑、并跑到领跑,从而使企业得到涅槃重生。产学研合作真正做到了“引进一个人才,实施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良好效果。

    产学研合作互惠共赢,机制创新高效灵活开放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华鲁由小到大,由大变强的“秘密武器”,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华鲁积极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务实高效、灵活开放”的良性产学研合作机制。先后同德国SES(德国高级专家组织)、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共建技术中心,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层次高、实验设施先进、基础研究力量雄厚的优势,大大地拓展了华鲁锻压的创新资源。

    目前,华鲁已建成7个高科技创新平台,分别是国家数控成形冲压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山东省大型数控成形机床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批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泰安市数控金属成型机床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公司领导为战略研究决策层、以技术研发平台为项目招标及管理层、以企业技术人员与高校、科研院所为设计开发层的三级开发模式,建立了完善的设计开发、中试、产品成果鉴定、产业化推广应用的整套规范的技术创新体系。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服务国防深度发展

    华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树立“大工业”“大防务”的理念,以创新为重点,打通军民两用技术快速转移转化的通道。先后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一零工厂、沈阳天汽模航空部件有限公司、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即101厂)、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包头北方创业大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军方配套企业提供重大装备,产品服务于我国的航母、驱逐舰、核潜艇、大飞机、坦克等制造,实现了军民融合,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

    解决行业 “卡脖子”难题,成为产学研好案例

    近几年,华鲁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累计销售超过15亿元,利税2.3亿元;为用户新增产值超过120亿元,利税超过10亿元,经济效益显著并取得了丰硕的技术创新成果:承担完成了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山东省级科技项目70余项;拥有专利18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项;获得国家、省、市、行业科技进步奖励59项;获得山东省优秀新产品奖25项,起草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16项,产品商标“华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在行业率先取得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国家知识产权贯标4个体系认证和CE认证。同时,华鲁锻压产学研合作成果的转化也为国家提供了急需的关键重大装备,解决了制约机床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卡脖子”难题,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提升我国高档数控机床装备制造水平做出重大贡献,对我国数控机床在国际地位上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产学研合作成果对我国锻压机床行业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华鲁先后荣获“全国锻压行业经济效益十佳企业”、“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山东省创新驱动先进单位”、“山东省重点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