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前三季度核电装备市场整体平稳

2017-11-16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 | 浏览量:

        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近日数据公布,9月17日,福清核电厂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截至2017年9月30日,我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37台,运行装机容量达到35807.16MWe(额定装机容量)。各运行核电厂严格控制机组的运行风险,继续保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1~9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46891.40亿千瓦时,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1828.47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3.90%。与燃煤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5704.83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4946.6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8.49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42.22万吨。

  其中,7~9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17293.10亿千瓦时,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673.15亿千瓦时,约占全国7~9月累计发电量为3.89%。

  1~9月,37台商运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核能累计发电量为1828.47亿千瓦时,比2016年同期上升了19.78%。累计上网电量为1710.23亿千瓦时,比2016年同期上升了19.98%。1~9月,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302.83小时,设备平均利用率为80.93%。

  各运行核电厂严格控制机组的运行风险,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一级及一级以上的运行事件。各运行核电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件、环境事件、辐射污染事件,未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未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辐射监测标准,依据国家核安全局批准的排放限值,各运行核电厂对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进行了严格控制,对核电厂周围环境进行了有效监测。

  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各运行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监测数据表明,所测出的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正常范围内。

  我国今年核电发展平稳,这一点也得到了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秦志军的肯定。他近日称,10~15年仍然可能是中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建设核电强国的关键阶段。在能源领域要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核电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秦志军称,近10年来,在核电重大专项的支持和带动下,全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06年,国务院将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旨在标准世界核电技术前沿,突击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为建设核电强国提供支撑。2008年,国务院批准了核电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

  秦志军说,目前中国已全面掌握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自主攻克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核电科研队伍快速掌握了世界先进的非能动设计理念,并成功借鉴和应用到CAP1400以及华龙一号的设计中,大大提升了核电站的安全性。在以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具有四代特征的核电技术上,通过示范工程牵引,中国核电行业攻克了一系列技术、设备难题,产业化应用走到了世界前列,成为核电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核电关键设备研制亦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国内具备年产6到8台套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从2008年依托项目的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三代核电站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管道等一大批重型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屏蔽电机主泵、数字仪控系统、爆破阀等核心设备均已完成样机制造,高温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燃料装卸料系统等已实现供货,显著推动了装备制造企业上台阶、上水平。

  通过核电重大专项的实施,基础材料研制实现了补短板,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据秦志军介绍,超大型锻件、690合金管、压力容器密封件、核级锆材等关键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取得质的突破;高温堆燃料元件已经产业化生产;核级焊材研制成功,改变了我国核电焊接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建成了首条从海绵锆到成品管、板、棒、带材的完整生产线,为后续核电项目的自主化燃料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