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一汽、长安密集人事调防,三家合并已是在弦之箭
2018-05-13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未知 | 浏览量:
一汽、东风、兵装三大集团之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人事变动。继去年“双徐”对调之后,三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层面进行了一次“换防再布局”。
人事布局提前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三家的合并则是人事先行。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卫东将前往兵装集团任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党委书记雷平则进入一汽担任副总经理一职,而一汽集团总经理助理尤峥转战东风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在兵装集团官方网站上,原本在一汽负责商用车的副总经理董春波已经列入管理团队。
本轮人员变动中,刘卫东和雷平之前在东风分别主抓神龙汽车和东风有限,如今分别前往兵装和一汽;出身一汽的董春波以技术研发起家,调整前在一汽主抓商用车业务,如今前往兵装集团;一汽尤峥早先负责项目策划,调整前主管产品研发,包括智能研究院,如今去东风担任副总经理。
技术融合势在必行
除了人事第一步之外,三大央企业也已从技术角度布局融合。
2017年起一汽和东风两大集团便接二连三展开合作:2月17日,一汽与东风在长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创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6月14日,东风零部件公司与一汽富奥股份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资本运营、所有制改革、技术研发、资源协同等方面寻求合作机遇。
2017年8月,一汽、东风雨长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从整车技术、生产制造、前瞻技术、零部件采购、物流、设施、国际化和商业模式等方方面面展开协作,甚至还将共同打造正向研发的统一整车平台。
在人事和技术两大支柱之下,一汽、东风和长安三大集团合并的宏伟规划隐隐成形。
虽说三大集团各有所长,但合并之后管理团队如何搭建,散乱的自主品牌如何梳理,销售渠道如何利用等难题都将成为困扰这艘千万辆级航母的难题,不过这绝不是放弃中国汽车“万川归海”、做大做强的理由,因为在这个迅速变革的时代,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实力,才能充分的抵御外来风险。
央企整合势不可挡
其实早在2015年,国资委就确定了下一步的国企改革重点,希望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将央企数量缩减至40家。而在所有央企中,汽车整车企业仅占据三席,分别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下属长安汽车。
在随后的两年内,大规模的央企重组先后在各个领域拉开大幕,其中南车北车、宝钢武钢、中纺与中粮、中电投与国家核电等大型合并项目纷纷落地。从现有的几大央企合并案例来看,国家推进重组大体上遵循三个原则:一、同行业“强强联合”;二、同行业的“以大并小”;三、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垂直整合。
放开股比压力巨大
几家央企汽车集团旗下合资公司众多,必然会面临更多的问题。被动等待问题困扰,不如提前进行合并重组。
尽管几大集团央企的身份,决定其拥有较多来自制度环境尤其是政府机构的支持,但从自主板块的发展情况看,无论是东风、一汽还是长安,都还处于亏损或刚扭亏为盈的阶段。
相反,去年以来真正异军突起的,却是受到政策供养最少的本土民营车企。这也再次提醒,几家央企亟需一场重组改革,来释放活力。
早年曾在一汽工作过的汽车工业资深专家陈光祖曾经表示:“一汽、东风、长安三个汽车巨头的合作,将为三方全球化竞争加分很多,同时也是由技术合作走向联盟,甚至合并的可能,给我们汽车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为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考虑拟定可行方案,积极的帮助和指导一汽、东风、长安合并重组工作的实施。”
再说几句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大事大多如此,企业也一样。但大桶一直认为,通过行政手段的合并,远不如通过市场手段。因此,对于三家国企的整合,大桶并不看好。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三家国企加起来不一定就能比各自为战强。因为,人员安排这块就是巨大的挑战。很多企业,不是死于市场,而是死于内斗。强行撮合的三家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拧成一股绳。
所谓最佳组合,是能够优势互补,可这三家企业呢,太雷同了,都是领导吃皇粮的国企,当官有一套,核心技术拿得出手的几乎没有。这样的融合,还有什么意思呢?
李书福也曾多次表示,中国汽车工业要想在世界上形成竞争力,必须要联合创新、协同创新,必须要让应该关的门关掉,发展的发展起来,重组的要重组起来,但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艰辛、极其艰难的过程,这里面有大量利益冲突、理念冲突。
上一篇 上一篇:小轴承转出建议百亿级轴承产业园
下一篇 下一篇:沃尔沃设计副总裁说:中国的汽车质量比欧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