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平台整合资源 专家学者共议轻量化材料创新发展
2018-06-05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 浏览量:
“我们期望把国家、企业、个人的资源,最大限度进行结合,实现融合,进而能够真正在我国轻量化材料及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在最近召开的轻量化材料及先进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研讨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在致辞中表示。据介绍,该中心由万丰奥特控股集团牵头成立。
包括九位院士在内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在研讨会上畅谈了我国轻量化材料及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情况,为轻量化材料及先进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建言献策。根据有关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及贯彻落实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和《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等要求,创新中心的建设关系到我国在材料领域的发展,因此研讨会的召开意义深远。
轻量化材料受关注 创新中心应运而生
中国企业联合会及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专家委主任陈玉涛,首先在研讨会上介绍了轻量化材料及先进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背景,还对国家科技计划、智能制造、工业强基对轻量化的有关研究课题和方向,及美、德、英、日等国对轻量化材料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陈玉涛指出:“除我国以外,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对轻量化材料及产业发展尤为关注。无论是美国、德国、英国还是日本,在轻量化推动的模式上不仅有政府推动,也有各方协同,政府推动的措施既有针对燃油经济性、温室气体排放、技术要求及目标等技术标准的限定;还有高额燃油税、重量税、财政补贴、经济处罚等财政政策手段实施;有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鼓励和支持跨产业合作等方面通过科技计划等方式给予支持。在各方协同推进轻量化过程中,在关键技术上有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在共性关键技术上有政府的组织和产学研的共同参与。”
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我国高强钢、有机高分子材料、钛合金等材料领域的发展情况,并对轻量化材料及先进复合材料的产业发展给予深切期待。
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介绍了高分子材料领域的重点科研项目及成果。“任何核心技术必须要靠自己创新,在这方面我们要有自信,要明确目标,做好组织工作。”蹇锡高表示,积极支持创新中心建设,大家形成合力,共推轻量化材料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在介绍了钛合金的行业应用后,强调了“两高两低”目标,即“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低污染”,他认为应该将“两高两低”目标作为轻量化材料应用中必须要考虑的重点方面。他非常期待通过创新中心的推动,不断促进钛合金向着“两高两低”的方向前进,为逐步成为钛合金强国不懈努力和奋斗。
朱宏任指出,制造业创新初期的建设离不开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在创新中心形成的过程中,以万丰奥特为代表的企业表示了强有力的支持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同时也得到来自轻量化材料及先进复合材料众多院士、专家、学者的支持。他们中不乏年过八旬的长者,却依然身体力行在为我国产业前行发挥中坚作用,积极推动创新中心的建设,令人感动。朱宏任强调,“国家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以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资源要素在产业链各环节上的多头部署和分散投入的问题,真正汇集整合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资源及优势,突出协同配合,加强国际合作,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能力,这也是我们推动建设创新中心的初衷所在。”
建设高水平平台 形成整体推进机制
与会的专家学者不仅对创新中心的建设表示大力支持,对通过建设创新中心推动产业发展更寄予厚望,而且从不同角度对创新中心的建设与推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北京科技大学原校长徐金梧教授对轻量化材料及先进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他指出,建议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过程中一定要解决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机制,要建立全价值链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体系,要建立跨单位多中心的协同机制,形成高效整体推进的长效机制。中国工程院院士才鸿年表示在军用材料发展中已经建立了军民结合体制,比较有力保证了装备和新材料的应用。但有些重要材料还存在这价格偏高等问题,希望创新中心与国家大的战略深度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建议,创新中心的建立要高水平,有边界,聚焦轻量化,筹建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曲选辉认为,轻量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应该积极推进。他建议,鉴于轻量化概念宽泛,可以聚焦一些目标。同时,除了关注轻量化材料或者轻质材料,还应关注轻量化的制造技术,关注新的工艺流程,从而在轻量化材料的使用上有更多突破。
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刘敏指出,材料轻量化比较关键的是制造技术,建议加强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包括材料的成熟技术和制造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建议,一是轻量化材料创新中心要注重轻量化材料产品和设计,将轻量化材料、轻量化设计、轻量化产品三者相结合;二是注意轻量化材料源头的结合;三是特别要注重各种轻量化材料优势的发挥;四是整合好现有的各种基础,包括人才基础;五是把国家的政策跟地方的政策有机结合,并与国家整个科技创新中心布局相结合。
企业牵头优势独特 持续造血机制创新
谈及万丰奥特牵头成立创新中心的初衷,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表示,万丰在战略上将企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目标紧密结合,而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过程也与企业转型升级的诉求相一致。她强调,万丰乐于牵头成立建设创新中心,有志于为推进我国轻量化材料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万丰已经为创新中心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周俊则具体介绍了创新中心的建设方案。该创新中心是按照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标准和要求,汇集行业优势创新资源,共建轻量化材料及复合材料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重点开展产业前沿和共性的关键技术研发,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应用,以及标准制定、公共服务和人才培训等。对于创新中心的投资建设规划、运营模式、商业模式、主要任务和实现方式等都有了具体规划。
专家、学者们也纷纷表达了他们对企业牵头成立创新中心的看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认为,创新中心是一个桥梁,如果企业具备非常好的产业基础,那企业来做更有资源和号召力,从发挥的效果上,对国家、对整个民族和工业提高有助益,同时对企业也有好处,这也是体制机制的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同指出,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以及跟民营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已有很好的案例。他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处理好知识产权的问题,在具体的操作与实施上进一步探索,集合各方力量,把材料轻量化做强做大。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杜文博在是以企业为主体还是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问题上,认为万丰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无论是领导层的决策理念还是地处浙江省的位置,亦或者他们所开展的工作,万丰在体制机制的创新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原会长徐晋湘指出,万丰在行业里拥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企业的产品在行业里是终端产品,可以直接进入市场;第二,是民营企业。他强调,如果创新中心以万丰为核心将是一个有生命的平台,在当前形势下不仅重要而且突出。在看待集中和分散的问题上,他赞同轻量化不要太分散,适当集中有好处。建议轻量化遵循“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原则,以项目为平台,在这个大的轻量化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统一协调下进行运作,既能够解决集中问题,也可以解决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问题。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素云强调管理模式特别重要,建议在具体执行中制订目标,形成标准,以需求为牵引,高校进行理论分析、企业干实事、用户提需求,形成一条龙。
辽宁省镁合金成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正认为万丰作为牵头单位非常合适,不仅因为企业的地域优势,也因为企业战略目标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契合,企业还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企业对市场和应用研究具有敏锐性,能够保持中心的造血功能。
上一篇 上一篇: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下一篇 下一篇:23家煤炭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