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江苏重点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2018-07-26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 浏览量:

        “近年来,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和全国制造业基地,制造业规模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左右。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居全国第一。但制造业产业集聚度还不高、领军企业不够多,品牌影响力不够强,‘有高原、缺高峰 ’的现象比较明显。”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7月23日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发挥集群在推动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中的综合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国际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优化布局 打造产业“高峰”

  在今年的6月25日,江苏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重点要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打造若干“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以增强江苏经济整体竞争力。兼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遴选出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纺织、集成电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核心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新型显示等13个基础较好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制造业发展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据了解,这13个重点培育的集群必须要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一产业规模领先。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备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础条件。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高端纺织(含服装)、集成电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等8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核心信息技术、新型显示等5个集群产业规模也位居全国前列。高端纺织、汽车及零部件、节能环保、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等4个集群规模5000亿以上,其中高端纺织集群规模超万亿。

  二是企业实力较强。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内拥有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以及大量专注细分领域、协作配套能力强的单项冠军企业,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较强。集群内拥有百亿以上制造企业57家、占全省百亿制造企业比重接近45%,“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1000家。

  三是集群化特征明显。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协作配套水平高,空间布局相对集中、承载区域相互邻近。

  四是成长性较好。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和潜力较大,具有较强成长性,未来能够成为江苏经济增长新动能。13个集群中,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核心信息技术、新型显示等6个集群产业尚处于快速发展前期,未来增长空间很大;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高端纺织、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7个目前已处于市场成熟期,国际、国内需求稳定,但经过整体打造提升,能够成为江苏产业发展新动能。

  通过重点培育这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以点带面,引领带动江苏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实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级”

  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池宇在接受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省经信委作为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牵头部门,目前已制定出一批配套政策文件,包括研究出台了13个集群培育的实施方案,每一个集群都有一个方案。各个设区市有千亿级、百亿级的先进制造培育方案。另外还制定了实施整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实施江苏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制定实施江苏先进制造骨干企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等等,通过制定一系列配套文件来进一步细化培育的目标和方案。聚焦重点,集成各方面政策来给予支持。另外,还梳理了各个集群的创新苗圃,一些众创空间、孵化器,包括加速器等创新服务平台,梳理这些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需求,包括集群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制定需求和推广目录。对13个产业集群都会分别组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取每个集群有一个,提升各个集群的创新服务能力。

  王志忠强调,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统筹考虑与“十三五”规划等对接,发展目标分为2020年、2025年两个阶段。提出重点培育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明确力争到2025年,培育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高端纺织等4个综合影响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大力提升集群整体创新能力。力争到2020年,每个集群建成1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集群共创建3-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到2020年,每个集群拥有一批智能示范工厂,集群省级示范工厂总数达到30家。到2025年,集群智能制造整体达到国际水平。分类制定培育政策措施,支持自主新技术新产品在省内市场率先推广应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企、名品、名牌。到2020年,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50家,新增“专精特新”产品150个、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

  

强化人才、资金、土地保障措施

  对集群引进的国际一流人才(团队),鼓励积极申报“省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对符合条件并入选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省财政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加大专项资金聚焦支持力度,省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科技等部门支持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按10%比例,统筹支持集群发展。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增量资金,专项支持集群培育。设立先进制造业集群投资基金,加大专项资金改基金力度,重点支持集群内引领性、基础性、高成长项目。对集群内项目,落实工业用地相关政策,推进“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承诺验收制度,探索集群“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取代项目能评、环评试点。加快集群发展的推进机制,建立组织推进机制。成立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办公室,与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加强省市联动,每个集群建立专门的工作协调推动机制,各设区市建立市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推进机构。建立分工协作机制。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办公室牵头制定集群发展规划、年度推进计划;细化集群区域布局,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创新。省有关部门聚焦政策资源协同支持集群发展。各设区市研究制定具体推进落实方案和工作措施,引导本地产业差异化发展。三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