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海南省医药工业“十三五”中期发展成果丰硕

2018-09-20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 浏览量:

        “十三五”以来,海南省工信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医药产业“三年成形、五年成势”工作目标,通过政策撬动、引导集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等系列举措不断发力,医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海南省工业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有医药工业企业95家,规上医药工业企业50家,相比“十二五”末的2015年分别增加了32家、7家,从业人数达2.1万人。全省正常生产的医药企业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65.02亿元、195.87亿元、135.30亿元,同比各增长10%、20.6%、59.17%;分别实现利税34.02亿元、47.91亿元、25.32亿元,同比各增长19.89%、39.5%、20.34%。至2018年上半年,全省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9家,相比2015年增加6家,过5亿元的增加5家。

  “十三五”以来,省政府逐年增加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近3年预算投入分别达到2000万元、5000万元、6000万元,对企业人才引进、新药研发、重点项目建设、研发平台创建、技术改造等多方面给予扶持,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全省医药制造业现有研发机构14个,机构人员962人,企业研发机构经费支出2.19亿元,分别占全省企业研发机构的51.9%、61.8%和81.7%。

  全省现有90家药品生产企业获得GMP证书,占企业总数的95%,比2015年增加15家,产品有效性、安全性可控制可保证。齐鲁制药、海灵制药2016年获首届海南省政府质量奖,形成了抗肿瘤、妇儿科药、外科用药、单克隆抗体药物、多肽等多个特色品种,3个品种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审批,“海南宝岛出好药”的品牌越擦越亮。

  按照全省“多规合一”统筹布局,引导绝大部分药企集中进园生产,推动集聚发展、循环发展、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率和环保监控效益不断提高。坚持“创新、贵细、精制”环保原则,推进新型制剂生产,集中排污处理,园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医药工业和信息业融合发展深度推进,“互联网+医药制造”广泛应用,催生了一批医药制造高技术企业。目前,全省95家医药生产企业中有69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占药企总数的76.6%,比2015年增加16家。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脂质体纳米粒生产线建成投产,填补了海南省运用纳米技术制造抗肿瘤药物的空白。省首个单克隆抗体制造车间正在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有序推进。

  全省现有药品批准文号共3069个,“十三五”以来获批新文号43个,且绝大部分都已投产并进入医保目录,医院临床需求基本药物和市场零售药物品种品规基本得到保障。

  并购重组加速,一批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配置,迅速扩大规模,实现创新研发体系、产业链整合和技术升级改造,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力提升。2016年以来,全省共有8家药品生产企业与省内外企业实现了兼并重组。

  “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国家宣布建设海南自贸区(港)重大战略决策后,辉瑞、拜耳等国际著名药企相继落地海南。一批国际上先进的医疗器械被陆续引入乐城超级医院使用,特别是HPV九价疫苗的引进,实现了国内宜种人群不出国门在自家门口就能完成接种的突破,广受称赞。一些企业主动到国外引智引技,建设符合出口欧美等国的产品生产线,国际化发展水平日益提升。目前,海南省已有齐鲁、先声、普利等5家药企通过欧盟和美国FDA认证,占国内已通过认证企业数量的8%左右。“十三五”以来,全省共有8个企业的12个品种出口欧盟、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出口额1.8亿元。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