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汽车零部件企业与电动化智能化机遇

2018-10-09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 | 浏览量: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年会暨高峰论坛上,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机遇?当时参与对话的零部件企业家,都有非常睿智的发言。

  首先,要坚守原有的业务和自己的长项。主要原因是,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中,几乎所有零部件还将继续使用。在传统动力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中,最主要的变化是动力系统由传统内燃机转向电动机,而且这一转型需要30-50年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内燃机、变速箱仍然有巨大市场。从中、近期的角度看,在零部件方面,主要是增加了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等。从长期的角度看,也许仅有铅酸蓄电池将来会被淘汰。而智能网联汽车的转型,更是主要做加法,增加各种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增强通讯、计算能力以及增加信息安全功能。汽车是满足人类个体地面移动的基本产品,技术转型和产品升级的主要方向是节能、环保、高效、智能和更方便操作,以及增加通讯、娱乐、办公功能。汽车的转型不是彩色胶卷被电子相机代替的过程。汽车的功能难以替代,所以绝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也不会被替代。

  其次,在新业务拓展和转型中要慎重、要聚焦。根据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多数新技术的发展是先从零部件企业开始的。在技术分工上,零部件企业负责将单项技术发展成熟,形成产品;而整车企业则负责提出总体技术要求和整车集成。一项新技术能能否最终在整车上应用,至少要过三关:一是要技术成熟,包括技术安全、可靠,要达到在整车上全天候、长寿命使用的要求。二是要成本能被整车接受。一般而言,采用新技术零部件系统,可以提高整车性能,但是同时也会增加整车成本。整车企业一定会认真加以权衡,只有在市场买单的条件下,整车企业才会采用该项新技术。同时,某项新功能可能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实现,整车企业也会在其中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和选择。三是要能向整车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不同的整车企业,技术底蕴和技术风格不同。有的需要开源服务,有的需要交钥匙工程,有的还需要售后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只有完全能达到整车需求的新技术零部件才会被采用。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开拓新技术、发展新产品方面,一定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聚焦最具潜力、最具可能的新产品。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博世、电装、德尔福等世界级汽车零部件大企业,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他们持续地向整车企业提供新技术零部件,支撑整车技术进步;而被人们忽视的是,这些世界级零部件大企业,也不断有自认为技术发展成熟的新技术零部件,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或永久不被整车企业采用。

  第三,要有足够的技术储备。一项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如同植物,发展成成熟的新技术零部件,是开花阶段,在整车上成功应用,是结果阶段。在此前还有更长的发芽、生根、长枝、长叶的过程。例如博世公司的燃油共轨技术,是经过了长达十年的买断专利、改进产品和专用设备研制过程,才开始在整车上普及应用的。因此,成长为一家能够引领汽车新技术发展的零部件企业很不容易。它首先要敏锐,判断好某项新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前景:它还要有实力,能够把这项新技术发展为汽车上应用的产品。由于实力不够或技术路线错误,被别家零部件企业抢先占领市场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引领新技术发展的零部件企业,应该比整车企业有更强的盈利能力,更大比例的研发投入,和更强的市场协调、适应能力。

  总而言之,在我国由汽车制造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过程中,对零部件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的技术引进、追赶学习过程中,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把已经技术定型的零部件产品做到质量过关,成本很低,替代进口。而在今后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则需要汽车零部件企业起到创新引领的作用。(董扬)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