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教商情 > 创新研究 >

激发企业人才的创新活力

2021-05-06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未知 | 浏览量:

        企业创新的关键在人才。我国企业要真正承担起国家自主创新主体的重要责任,首先要成为集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激励人才的创新培育器,使人才的创造性潜力得到积极调动、充分展现和持续增长。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激发企业人才的创新活力。这需要国家、企业和社会大力协同,从集聚与使用、评价与激励、交流与提升、氛围与作风等方面入手,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企业人才的创新活力。
集聚与使用
        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的体制政策环境。当前,受体制机制影响,人才市场缺乏不同创新主体间人才合理流动的规则,人才流动不顺畅。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善用非强制性、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工具,破除影响人才流动的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人才的社会流动提供畅通渠道和发展空间。要构建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格局,让人才破除身份、体制的束缚,动起来、活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优秀人才向企业集聚。完善海外人才居留权制度,开展技术移民试点,实施有效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税收政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鼓励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人才进入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促进人才协同创新。要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企业还需改变传统的政府主导的引才模式,充分发挥企业高效、灵活的引才机制,不为所有,但求所用,在企业汇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在优秀企业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积极与国际猎头机构、国际性学术组织、商会等机构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借力第三方组织开展招才引智工作。高校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建立产学研用全链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当前,要鼓励理工科毕业生到企业开展科研工作,充分施展创新才能。 
        健全任务实施与人才选拔机制,实现人尽其才。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打造强大的创新主体。改革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合理用好人才,科学用活人才,建立健全竞争的使用机制,让人才各尽其才。实行有利于开放、协同、高效创新的现代科研管理制度,推广以项目负责人制为核心的科研团队组织模式, 按照能放尽放的要求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人才工程要对企业科技人才给予更多关注,加大支持力度。“揭榜挂帅”,本质上就是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重点攻关,打破身份、学历、年龄等限制,建立一套选贤任能、让能者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有助于企业人才创新发展。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以市场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在企业建设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人才成长培养平台,强化人才团队建设。重点要给予青年科技人才锻炼机会,在课题、项目等方面打破年龄资历限制,让优秀的年轻人大显身手。
评价与激励
        当前,在影响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中,人才与激励机制最值得关注。全国企业创新调查结果显示,按照重要度排序,企业普遍认为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影响创新的最主要因素,其余依次是企业管理、信息、投入能力和优惠政策等。要进一步改革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企业人才的创新活力。
        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这对于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推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在部分国企,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职称评定时过分看重学历高低和论文数量,而不注重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企业要发挥企业自主性,改革评价体系,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实现分类评价,确定科学合理、与岗位特点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畅通民营企业人才申报评价的渠道。在职业水平的评价中,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主体的作用。在科技奖励层面,倡导向企业创新人才倾斜。
        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当前,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激励机制尚不完善:存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贡献多少体现在收入上差距不大的情况,难以激发企业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需要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决打破形形色色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让有真才实学、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合理合法享受创新收益、实现“名利双收”。物质层面,可以按照岗位实绩制定相关政策、进行业绩考核,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紧密关联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通过技术股权、股票期权、现金分红等措施,调动企业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加大对人才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激励,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强化对“人”的激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对国有企业、科研单位的人才离岗创业、兼职兼薪的情况予以必要支持和保障,调动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相较于薪酬可观的民营企业,集聚了大量技术精英的国企,薪酬上竞争力有限,机制不够灵活。荣誉方面,企业要对人才的创新成果及时肯定,给予表彰。还可通过设立荣誉称号、专家、学术带头人等制度,对创新业绩显著的人才予以激励。荣誉可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同时,还要对企业人才在生活上关心、精神上鼓励、心理上疏导,增强他们对组织的归属感。国家和社会要支持企业人才参政议政,提升企业人才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
交流与提升
        支持企业人才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同行的交流容易碰撞出创新的思想和火花。科学发展规律证明,学术交流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催生新技术,新技术形成新产业。国家要搭建企业创新创业比赛平台,让企业人才有机会交流切磋。支持行业学会、协会、研究会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促进跨学科、跨专业、跨岗位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在积极的交流合作中激发创新火花、收获创新成果。企业要搭建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支持科研团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克服碎片化、孤岛现象等弊端。优化学术环境,倡导百家争鸣的学术研讨氛围。在交流研讨过程中倡导打破定势思维,鼓励学术争鸣和质疑批判,容忍“异想天开”。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应鼓励企业科技工作者通过科技期刊交流科研心得。
        支持企业人才能力提升。科技知识日新月异,科创企业站在国际竞争的最前沿,对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家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对企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研修,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要鼓励大型国有企业等建立工程创新培训基地,提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素质。企业层面,要营造学习氛围,支持企业人才的学习和继续教育,建立健全培育机制,推动人才与时俱进。要保持企业人才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积极性,为他们在职学习深造创造较好的条件。
氛围与作风
        大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创新文化是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文化,是孕育科技创新的土壤。由于历史和其他种种原因,部分企业还存在一些不利于甚至阻碍科技创新的文化因素:如部分人才有等靠要的思想,思想观念较为保守,缺少创新精神;存在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观念缺失的问题,缺乏不畏强手、敢为人先的精神。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文化的价值追求融入社会和企业的基本价值追求之中。积极出台鼓励创新的政策举措,完善创新支持和后续扶持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营造鼓励探索、尊重个性、尊重创造的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和支持企业家发挥创新带动作用,营造崇尚创新、开放合作、负责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在企业发展及技术路线选择上畅通建言献策渠道,听取意见建议,尊重科技人才的建议权。加强对企业创新人才和先进事迹的示范宣传,引导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风气。在企业创新道路上,很多失败的经历十分宝贵,为今后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可避免再走弯路;而科学技术活动的高风险性,也要求对科研失败给予理解、宽容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成败论英雄的思维惯性,使得我们对成功的景仰足够多,而对失败的雅量格外少,整个社会评价系统的价值倾斜造成了人们普遍畏惧失败的心理。只要创新就有可能面临失败,只有给失败者留有余地,才有人敢于去冒创新之险。要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让企业人才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创新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创新自信是提升企业创新力的必要条件。当前在企业人才中还存在创新不够自信的情况,体现在做事畏首畏尾,只会照抄照搬。要增强企业人才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大胆质疑的创新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弘扬科学家精神,尤其是在企业要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要坚定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企业人才要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不畏挫折、敢于试错,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随着科技发展,企业尖端项目仅凭个人难以完成。需要建立协同攻关、跨界协作机制,大力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让每个企业人才在团队中做出应有贡献。同时,要踏踏实实搞创新,在关键核心领域科技攻关过程中应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不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坚守诚信底线。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