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会员服务 > 政策解读 >

北京市智能机器人产业政策研究

2017-03-03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机经网 | 浏览量:

  内容摘要: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打造机器人领域技术创新高地,借助机器人自主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推进产业数据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结构逐渐走向高端,对北京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形成“高精尖”经济结构,提高生产与生活水平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多年来在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产品应用等方面拥有较强影响力,具备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先天优势。一方面,北京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北京的软件、信息服务业全国领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成果不断涌现,对北京培育发展以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高精尖产业生态,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北京市从国计到民生各个领域对机器人均有巨大的潜在需求:其一,“高精尖”产业体系的构建迫切需要先进生产方式的支撑;其二,北京市服务业需求体量较大,且占比不断提高,以资金密集、资本密集为特点的金融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增长较快,这些都是机器人的潜在市场。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入,以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民生为导向的机器人应用市场将进一步释放。
  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和强化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更加突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战略核心。北京市通过“禁、关、控、转、调”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将一些相对低端、低效益、低附加值、低辐射的经济部门进行疏解转移,对高端产业中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环节实施调整,主动在京津冀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打造机器人领域技术创新高地,借助机器人自主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推进产业数据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结构逐渐走向高端,对北京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形成“高精尖”经济结构,提高生产与生活水平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中机联市场部)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