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动态 >

红阳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助推军民融合发展

2019-03-13 | 编辑:机械工业教育网 | 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 | 浏览量:

        “先进焊接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树脂基结构与功能材料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树脂基结构与功能材料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北省校企共建中小型船艇动力技术研发中心”……一系列“省”字号的实验室、研发中心,让航天三江红阳公司无愧于业内“才华担当”。
        一直以来,“红阳”坚持科技先导,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更是助其一臂之力,公司已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

筑巢引“智”,借力发展赢先机
        年4月,红阳机电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2017年12月,工作站入选2017年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北省仅7家,孝感仅此一家。三年多来,院士专家工作站有效推动“红阳”实现“技术领先”战略转型升级。
        事实上,“红阳”与院士专家的缘起远不止四年。
        2003年前后,搅拌摩擦焊技术刚从国外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焊接研究室研究员关桥,是引进这一技术的核心成员。“他们需要一个应用单位,恰好我们有个型号产品需要这一技术,双方一拍即合,”“红阳”科技委主任桑希军回忆道。
        尽管设计团队同意使用这一完全陌生的新技术,但未知的风险让大家只犯嘀咕。“检测产生的大量试样,一车接一车地往外拉,”张喜庆说,好在经过反复试验,这一技术最终成功被应用,后来更是广泛应用于“红阳”几乎所有的型号产品。
        后来,“先进焊接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落户“红阳”,关桥院士被邀请出任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15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红阳机电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
双方开始了十余年的携手共进。  
        公司与关桥院士团队合作,成功完成了某型不锈钢栅格舵的激光焊接,为国内首创。公司科研团队针对某型号5种不同规格的铝合金回转体舱段实现了旋压和搅拌摩擦焊技术的整体制造技术,使材料利用率提高到60%,制造成本降低到20%,制造周期缩短50%以上。“红阳”因此在大型高性能整体金属舱段的集成制造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15年,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凭借其在碳碳复合材料领域的前沿研究, “加盟”工作站。
        2017年,在“双料”院士专家团队帮助下,“红阳”完成20余项国家产业政策研究与申报,9个项目获批,获得641.44万元资金支持。当年共立项21项预先研究课题,获资金支持5129万元,课题数量及获取资金额度创历史新高。
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加速度”
        强大的技术实力,让“红阳”拥有了抢占民品竞争“制高点”的自信。
        该公司凭借航天技术实力,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形成了船艇系列产品、智能装备、军用技术转化和复合材料制品四大主导民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工业、船舶制造、工程机械、专用汽车等行业。其民品经营形势持续向好,画舫船、铝合金艇、救援艇等先后中标,并积极进军国际市场,新签订单554.48万美元,同比增长24.48%。
        红阳机电有限公司孝感装备制造分公司是“红阳”下属的一家军转民分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焊接装备研发、制造和配套加工。用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高勋朝的话说,“就是专心致志地做焊接领域”。公司这一明晰的发展思路,正是源于红阳的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智库”“支撑。
        高勋朝说:“针对用户提出的难题,我们能够依托专家团队进行立项攻关,给出一揽子解决方案。”
        2012年,孝感装备制造分公司专注智能焊接装备制造之初,某项目应用方提出用搅拌摩擦焊技术,替代传统的熔焊技术。“当时,这个技术还比较新,在同类产品上没有尝试过,且产品材料硬度强、形状大,我们心里有点打鼓”。
        但是,既然用户有需求,就应试一试。
        高勋朝和同事们拿着设计图纸,联系总公司的研发团队,请求技术支持。经过三个月的反复试验、检测,搅拌摩擦焊工艺成功应用于该项目。孝感装备制造分公司也如愿拿下上千万元的订单。
        如今,该公司的“铂克”牌智能焊接装备在业内已拥有良好的口碑,许多订单甚至不请自来。
        去年4月,一家通信公司辗转找来,希望采购一台激光焊接装备,用于原材料生产设备。由于这一设备要从日本进口,成本高,该企业便决定自己研发生产设备,但在焊接工艺上反复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后来,他们了解到孝感装备制造分公司有这一技术,便主动上门联系。经过一个多月的攻坚,价值1000多万元的焊接装备订单成功从图纸走上生产线,进入生产交付。
近年来,孝感装备制造分公司的产值每年保持20%左右的递增速度。2017年,该公司累计完成新签订单近1.5亿元,超额完成当年计划数的8.4%。
        正是仰仗坚实的技术研发能力,“红阳”诸多民品在市场上叫好又叫座:坐式摩托艇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获批实施,取得“二级二类钢质一般船舶”制造资质;与沃特玛联合研制的国内纯锂电画舫船试航成功,开创国内新能源锂电池动力应用于画舫船之先河。
梯队成长,构筑人才“蓄水池”
        据悉,工作站现配备研究人员约80人,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以红阳公司中青年复合材料与焊接技术人员为主,流动人员由引进的以院士专家为核心的各类高端人才组成。
        工作站已俨然“红阳”的人才“蓄水池”。2017年,公司引进复合材料技术专业博士1名,引进激光焊接专业硕士1名,培养省部级及以上水平学术带头人与骨干3人。公司有7人获得研究员职称,4人获航天基金奖,2人被评为航天科工四院“焊接工艺大师”称号,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
        工作站焊接技术专家唐众民被武汉大学聘请为校外企业联合指导导师,他的《航空航天用铝合金材料搅拌摩擦焊技术及应用》专著获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已过不惑之年的唐众民始终耕耘在自己熟悉又心爱的焊接领域。
        1995年,唐众民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毕业,应聘到红阳公司,从此与航天结下不解之缘。2002年,他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又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红阳”——这个,梦开始的地方。2007年,运用搅拌摩擦焊技术加工的型号产品在两次飞行试验中取得成功,唐众民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一路向前。2015年,他被中国航天科工四院聘为首个“连接技术”领域的工艺大师。
        除了搅拌摩擦焊,在参与激光焊、变极性等离子焊弧等多项连接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唐众民也不断成长。近年来,他共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2项,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1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1项;还先后荣获中国航天基金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集团公司“十一五”预先研究先进个人等荣誉。
        军民融合发展,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如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红阳人”给出自己的答案:只有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才能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是第一动力,亦是根本途径。(廖红梅 秦荣)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