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中国电科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推进北斗产业发展,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一路追“星” 大力推进北斗系统建设
天为棋盘星作子,北斗光华耀太空。
北斗系统是一个空前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天地组网协同运行。中国电科研制管理控制中心,为北斗系统打造“大脑”和“指挥官”,指挥天地之间协同运行。
每一颗卫星成功的背后都包括了复杂、严谨、苛刻的测试过程,中国电科为所有卫星提供测试,涵盖了卫星从研制、测试、集成、在轨到交付的全过程,是导航卫星提供正式服务前的“检验员”。
在火箭发射和卫星飞行过程中,测控系统和安控系统是确保飞行器安全在线的关键设备。为此,中国电科在陆、海、天全方位布局了地面雷达、地面测控站、海上测量船以及中继卫星,用无形电波张开了一张100%全覆盖的测控“天罗地网”,确保飞行器在航行过程中时刻“在线”。
无论是火箭腾空,还是卫星在轨运行,都离不开关键器件的有力支撑。混合集成电路、电动机、滤波器、晶体管、隔离器、变频模块、多功能芯片、固态放大器、空间行波管……每一个的作用都无可替代。
在北斗系统研制建设过程中,成果见证实力。
中国电科在星地对接、时延传递、快速恢复、授时测试、用户终端测试、扩频测控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为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应用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自主研发了以卫星一次电源、功率放大器、光敏晶体管、感应子式永磁步进电动机为代表的一大批星载器部件,为系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北斗专项工程任务的实施牵引带动了中国电科在大系统设计、航天测控与运行管理、系统集成与实验验证等相关领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承担和实施北斗专项工程,中国电科培养出了数十位卫星导航专家,建立了一支数千人的北斗卫星导航专业研究队伍,历练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科研团队。
持续突破 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北斗产业重大工程,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北斗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中国电科高度重视推进北斗产业化发展,
对于应用北斗导航系统来说,技术标准必不可少。中国电科推动实施北斗星基增标准国际化工作,推进北斗星基增强纳入国际航空工业标准,同时牵头实施北斗IEC国际标准化推进工程,发布了首个北斗海事终端国际IEC标准,为北斗在国际海事领域应用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中国电科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完成国内首个手机北斗短报文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研制,全球首次实现了大众智能手机北斗卫星通信能力,引领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由行业应用迈入大众应用的发展新阶段。
交通领域是北斗导航系统应用的重要领域。
中国电科牵头建设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民用服务平台项目。该系统是实现北斗“上”飞机的重要基础,可以实现对原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完好性、连续性和可用性的改进,被誉为北斗应用“皇冠上的明珠”。
北斗系统应用可以“上天”,也可以“下海”。由中国电科自主研发符合IEC 61108-5标准的船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设备获得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证书,成为全球首款符合北斗船载接收设备检测国际标准的导航仪,此外中国电科开发的基于北斗的系列渔船动态监管系统,帮助监管部门提升对休渔期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和对海域的管理水平。
在陆地交通领域,基于北斗定位技术的北斗车联网终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众多汽车厂家。开发北斗交通基础设施健康监测系统,综合利用北斗卫星和地基传感器等技术,可实现对交通设施全生命周期进行健康管理。
北斗系统正在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应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电科牵头建设的智慧城市中,都充分利用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数据,发挥北斗终端的作用,助力城市管理向着深度智能体系化发展。中国电科成功研发北斗+微波融合位移监测技术,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与微波高精度测距技术融合,大幅提高地灾监测的精度和效率。北斗+大数据、北斗+物联网……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的智能终端产品,可解决常规通信网络不可用情况下的广域通信链路构建、应急服务等问题。
“十四五”期间,中国电科将重点发展多源导航系统和导航增强网络,支撑国家综合PNT体系建设;推动北斗星基增强系统与行业地基增强网络的融合,拓展国内外应用;助力北斗全球智能化应用推广。拥抱北斗时代,中国电科勇担使命再踏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