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自贸区释放丹东活力 抢时间让“好政策”落地生根
2017-07-04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 | 浏览量:
连日来,丹东市的企业界和管理部门都在热议自贸区。对于这一全新概念,大家的关注焦点在于:自贸区以外地区怎么办?
“自贸区是我国继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保税(港)区之后,为适应深化改革开放需要而设立的特殊政策区。其设立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政策性障碍,提高投资贸易的自由度和便利性,相当于‘放水养鱼’。”长期潜心研究国家政策的丹东市发改委项目办负责人表示,自贸区建设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通过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正确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的功能。
“十三五”开局,丹东迎来新一轮国家政策机遇。国发[2015]7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31条“真金白银”政策举措,支持丹东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申报工作。辽宁省政府65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丹东优先复制上海、天津自贸区试点经验”。国家意志不断发力,省市政府决策高瞻远瞩,让丹东再次站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丹东市应该牢牢抓住这些政策红利,深入抓好惠及丹东的各项政策贯彻落实,迅速把我市的‘好想法’变成国家部委和省直部门的‘好举措’,让好政策落地生根。”该负责人表示。
随着投资贸易自由度和便利化水平的全面提升,自贸区的各项制度创新将不断激发各种市场活力。“在自贸区内创业,可享受多项优惠政策,包括办事流程简化、进出口税收优惠以及未来多项金融创新等。投资贸易便利化对于企业来说,是巨大的诱惑。”丹东药业集团董事长张秀君表示,丹东本土企业渴望搭上自贸区的红利“班车”,共享国家政策“红包”,政府应做的,还是搞好营商环境建设。近几年,中央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破除影响经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藩篱。“对企业来说,最理想的营商环境,说得简单点,就是办事不用‘求’政府,不用跑关系。”张秀君解释,“亲”“清”的政商关系,即政府的存在就像空气一样,虽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必不可少;而企业身在其中而不知,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可以专心致志做好企业,不必分心劳神。
近日,民盟丹东市委围绕“加快复制上海、天津及省内自贸区试点经验,助推丹东市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课题展开一系列调研。“丹东更应该拿出大刀阔斧改革的勇气,结合丹东实际,分批分期、先易后难,加快复制自贸区经验,特别是辽宁自贸区沈阳、大连、营口三个片区的试点经验,积极推动我市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先试,为申报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调研组负责人建议,丹东作为自贸区邻近地区,关键要主动作为、超前谋划,寻找适宜的应对策略,通过借力实现发展。从规划、制度、管理、产业等各个方面,积极主动接轨自贸区,尤其要注重借鉴自贸区的投资便利化改革,围绕复制自贸区政策清单,列出具体项目和时间表,组成市级工作领导小组狠抓落实。同时,紧紧咬住国家和省出台的涉及该市的优惠政策,主动联系上级部门积极争取,及时了解自贸区优惠政策,推动上级政策突破,实现与自贸区建设的“无缝衔接”和同频共振。
上一篇 上一篇:甘肃出台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下一篇 下一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甘肃开展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