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培育兰州新区中国制造新优势 打造临空经济中心

2017-07-12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 | 浏览量:

  7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裴长洪在兰州新区“一带一路”国际中小企业产业合作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应把兰州新区打造为丝路门户临空经济中心。

    裴长洪认为,建设兰州新区内陆开放新高地。不仅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培育兰州新区中国制造新优势;而且要创新驱动,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利用交通运输优势,发展物流和临空经济。

    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上说,西部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从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上讲,建设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从建设“一带一路”地缘因素考虑,西部需要一批对外开放新高地。

    研究表明,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应,促使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多功能的经济形态和区域。从国内外实践看,临空经济区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围6至20公里范围内,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线15分钟车程范围内,以空港为核心,大力发展临空产业,与空港形成相互关联、相关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39.8亿美元,新签合同额3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热土。

    裴长洪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兰州新区走出去的重要方向。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1832亿美元,连续第二年位列世界第二,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701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不仅惠及中国企业,带动了我国相关产品、装备、技术、服务走出去,推动了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也惠及世界,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据统计,2016年,中国境外企业销售额1.5万亿美元,向所在国缴纳税费400亿美元,雇佣外方员工150万人。

    裴长洪认为,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在一个时期内将保持相对低于东部地区的水平,尚有劳动力供给潜力可以挖掘,传统的中国劳动要素禀赋的优势,还将在中国中西部延续一个时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一定份额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作为这类产品制造者的“世界工厂”地位不可能被替代。

    对此,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研究员也认为,兰州新区的发展要有强有力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同时发展服务型制造业。

    中共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工委书记杨建忠说,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兰州新区从内陆腹地一跃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新高地,发展环境和条件有了质的飞跃。近年来,兰州新区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引进落地产业项目358个,总投资5000多亿元,160多个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