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评价规程发布

2017-07-21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 | 浏览量: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评价规程发布

  7月20日,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的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汽研)和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保研)联合成立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并正式发布“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评价规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内主要保险公司、中国汽研等汽车企业共同见证发布成果。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保险费率制定中,车辆安全性能已成为重要的车型定价环节。车辆安全性能作为车险行业费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一直未能建立系统的体系,极大的制约了车型定价的精细化发展。为此,在中保协的指导下,中国汽研与中保研聚集了保险、汽车行业精英,跨界合作成立了联合研究工作组,联合开展“安全指数”研究。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基础上,经过3年的体系研究,京渝2个联合试验基地近30款主流乘用车车型的体系验证工作,车型包括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测评经验,同时结合保险赔付数据,完成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顶层构架和体系设计。 
  发布会上,“安全指数”研究团队向国内媒体、保险公司和车企首次公开展示了“车内乘员安全分指数”测评项目—侧面碰撞(参照美国IIHS侧面碰撞测试规范)。侧面碰撞的技术难点在于侧面碰撞不同于正面碰撞,撞击侧的吸能空间相对较少,移动壁障重量1.5T,以50km/h的速度撞击驾驶员侧面。 
  经过前期大量的安全指数测试摸底研究,发现如果没有优秀的车身结构设计和侧气囊、头部气帘等安全配置,前后排乘员很容易受到生存空间和头、胸部受伤的威胁。但中国市场在售车型在车身结构、侧气囊和头部气帘配置率方面还远低于国际水平。这是继2017年4月6日“安全指数”研究团队向国内首次公开展示小偏置(参照美国IIHS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规范)测试项目后,又一次重要的公开测评试验。 
  安全指数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以汽车保险视角,围绕车险事故中“车损”、“人伤”,开展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性四个分指数研究工作。指数研究将为消费者购车养车提供参考、为保险公司精确定价提供技术支撑、为整车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供输入、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提供信息。将为车险定价提供参考,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

    汽车在车速较低的情况下发生碰撞或刮擦事故是日常生活的高频问题。低速事故中的车损,不同的车辆会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会直接关系到车主在车辆保有环节的综合成本,而这些特性在购车环节中是隐性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针对该隐性特性,参照国外保险行业汽车技术研究机构通行采用的试验方式和评价规程,开展实车碰撞研究,对车辆的耐损性和维修经济性等进行信息公示,提供消费者更全面的购车和养车信息。 
  ———车内乘员安全指数

    汽车在中高速行驶中发生碰撞事故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通过结合国内保险赔付情况和国外保险行业汽车技术研究机构的研究,针对保险赔付案例中人伤程度最严重,赔付风险最突出的情况:易发生乘员空间侵入的正面25%小偏置碰撞、侧面碰撞和车顶强度,以及挥鞭伤,即颈椎过度屈伸性损伤的座椅鞭打情形等,通过实车碰撞研究,对车辆的车内乘员安全性能进行试验评价,并面向消费者进行科学的安全信息提示,引导消费者理性地选车购车,通过引导需求侧促进汽车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车外行人安全指数

    中国道路交通中人车混行十分常见,路况条件较为复杂,加之人们的道路交通法规意识不强,导致涉及行人的交通事故高发。行人是弱势道路使用者,在行人保护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尽可能地减少事故发生,减轻人身伤害风险。结合中国道路安全发展现状实际,参考国际上对车辆行人保护安全性能的测试评价规范,对事故中主要的人体小腿伤害、大腿伤害和头部伤害等,对车辆的车外行人安全性能进行指数化衡量,提升全社会对道路行人的保护意识,培养行人对事故危害的认识,促进人、车、路和谐发展,是“指数”工作社会性、普惠性的重要体现。 
  ———车辆辅助安全指数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向着智能和网联发展,新的车辆辅助安全技术不断出现,可以在危机发生之前,对驾驶者进行预警,甚至可以在预警无效时,无需驾驶者介入即可实现减速或者停车等避险措施,极大地提升了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这对汽车保险承保理赔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外的保险行业汽车技术研究机构已经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为顺应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在现有的国际研究基础之上形成了车辆辅助安全指数。该指数对汽车安全辅助装置的事故防止有效性和损伤减轻有效性等功能及效果进行试验和评价,并通过具体的行业关联应用和消费者信息提示,促进汽车安全技术的进步,最终通过行车风险的预防和降低,实现对车辆和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保障和保险标的风险的降低。 
  引导汽车消费文化。在消费端亟需尽快建立有效的产品研究和沟通机制,使得后端反馈能够有效传递到产业前端,确保所生产的产品与大众需求更加贴合,进而引导汽车产品的优化和升级,促进整个汽车产业的和谐发展。而保险行业作为汽车消费服务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有责无旁贷的义务由后端引导生产消费的升级。 
  支撑费率科学化厘定。本着使消费者负担合理化的初衷,国家主管部门启动了商业车险费率改革进程。随着商车费改的全面推开,保险行业急需对车辆纯风险和安全性进行深入科学研究。商车费改需要专业的汽车研究机构来进行汽车安全性能研究,以支撑车型风险分级的工作。通过研究结果科学、公正、公平的对新车安全性能进行测评,进而为车险费率厘定提供重要数据参考。 
  促进车企安全开发。不同车辆的车体结构、车辆安全配置和制造商技术能力,其安全性能也不尽相同。安全指数的推出能够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基于消费者使用场景,对在售或准备上市车型进行安全性能的测评,测评结果用于指导消费和车险费率定价参考,安全指数发现和研究车辆的安全问题,引导汽车生产企业优化和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从而达到持续推动汽车生产企业不断优化汽车安全水平的目的,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评价规程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车险行业对承保汽车进行车型风险特征研究工作的正式开始,在中国车险行业市场化改革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在2017年的后续工作中,安全指数管理中心将继续结合保险赔付数据和交通事故数据,持续选车购车进行安全指数测评工作,并对体系进行迭代升级。安全指数将秉持“成熟一个,用好一个”的原则,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有序应用,立足消费者,服务消费者,保持体系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为根本的消费性。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