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安徽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打冠军

2018-04-12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 浏览量:

        2017年,安徽省围绕建设制造强省,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企业秉持“做专才能做精、做精才能做强、做强才能做久”的理念,培育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突出、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优势地位的行业“配套专家”、“单打冠军”和“科技小巨人”, 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安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目前,全省已累计培育认定1700 “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根据安徽省企业生产运行分析系统监测,目前有1640户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常生产运营。截至2017年底,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资产已达3363亿元,同比增长14.9%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61亿元,同比增长14.5%;利润总额287.8亿元,同比增长16.9%,呈现出资产、就业、速度、效益全面上升的良好态势。164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虽然仅占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的8%,却贡献了9.6%的主营业务收入和12.6%的利润,小块头焕发了大能量。

  从经营规模看,企业经营规模较为集中,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户均主营业务收入为2.5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62户,占比4%5亿元-10亿元144户,占比9%1亿元-5亿元783户,占比47%5000万元-1亿元293户,占比18%5000万元以下358户,占比22%

  从发展速度看,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业收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平均增速达到15%。其中,30%以上的430户,占比26.2%10%-30%480户,占比29.3%10%以下的730户,占比44.5%

  从经济效益看,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利润总额为287.8亿元,户均利润为1755万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139户,占比8 %2000万元-5000万元238户,占比15%1000万元-2000万元237户,占比14%500万元-1000万元257户,占比16%500万元以下769户,占比47%

  从企业分布看,区域和行业较为集中。

  ——区域分布较为集中,江淮地区数量最多,皖南地区次之。其中合肥、芜湖和安庆位居前三,分别占比13.59%9.24%8.94%

  ——行业分布较为集中,装备制造644户,占比39.2%;轻工537户、占比32.6%;电子信息110户、占比6.7%;医药89户、占比5.4%;化工111户、占比6.8%;冶金57户、占比3.5%;建材 49 户、占比3%;纺织48户、占比2.9%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之所以表现不俗,主要得益于持之以恒做专做精、创业创新,主要表现在:

  一是坚守“专”,专注核心业务深耕细分市场。“专”,即专注核心业务,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深耕于产业链中某个环节或某个产品,为大企业和产业链建立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专业化发展优势。省“专精特新”企业主导产品销售收入均占企业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并且主导产品在细分市场领域内达到了全国前列或安徽省前列。

  二是追求“精”,精良产品精准服务赢得市场。“精”,即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树立“工匠精神”,增强“精品制造”能力,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其中,有871户企业参与、主导制定修订国际标准19项,国家标准835项,行业标准1936项。通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123户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88户企业拥有“安徽省著名商标”,616户企业拥有“安徽名牌”产品。

  三是聚焦“特”, 人无我有、人优我特、以特取胜。“特”,即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聚焦特色优势,培育自主商标品牌,重视知识产权,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核心竞争力。这批企业中,有1023户企业利用特色资源和传统技艺,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特色或企业特色的产品。

  四是创造“新”, 瞄准市场需求快速响应、持续创新。“新”,即“创新化”,建立创新机制、培养创新团队、推进创新成果转化、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研发投入上,省“专精特新”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3.3%,其中,52%的企业高于4%。新产品、新服务的数量达21152个,新的生产工艺数量占生产工艺总数的比例平均达43%。知识产权上,1700户企业共拥有9341项发明专利,29013其他专利(软件著作权、实用新型)。拥有省科技成果1987个,省级新产品2857个,科技成果产业化数量达17093个。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省“专精特新”企业中已培育1185户高新技术企业,1231家企业研发中心,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83家。

  坚定不移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加强培育指导。坚持梯次培育、动态管理,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继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指导各市开展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培育入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户,并择优认定 “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户。依托安徽工业云平台,建立完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运行监测体系。

  增强创新能力。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攻关联盟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快装备改造升级步伐。推进机器换人,全省每年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3000台。

  提升质量品牌。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推进企业对标生产,支持企业主导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和安徽工业精品培育提升行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建设商标品牌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建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申报中华老字号、安徽老字号。

  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省的网络化智慧化企业服务平台。推进服务平台专业化、品牌化建设,建立健全服务规范、评价和激励机制,重点培育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00家,完善政策咨询、创业创新、投资融资、管理诊断、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等各类服务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普惠服务。

  促进协作配套。鼓励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搭建制造业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高端装备使用、原型设计开发、生产工艺咨询、产业链配套等服务。鼓励龙头+配套协同发展,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配套合作项目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大型展会。

  提高管理水平。按照培训精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要求,依托知名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组织开展专精特新领军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强化资金支持。择优对省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每户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对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的专精特新企业,每户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支持制造业中小企业开展设备融资租赁业务,采取补贴等方式,对融资期限3年期及以上业务,按照融资规模8%的比例对融资租赁中小企业进行补贴。运营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投向省专精特新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

  优化金融服务。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大力推广税融通、续贷过桥资金及新型政银担业务等金融创新产品。发挥小额票据贴现中心作用,缓解专精特新企业小额票据贴现难、贴现贵。开展应收账款融资,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主动确认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扩大应收账款融资规模。建立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库,定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推介。开展中小企业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分阶段、分层次对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教育培训。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