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28位院士和专家要来十堰啦,他们是谁,来做啥?

2018-05-20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搜狐 | 浏览量:

为回馈十堰水源区,北京市选派7位院士、21位专家前来开展“十堰行”活动,他们个个都是科学精英、学界大咖。

我市的企事业单位可以共享这次项目论证、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及学术交流活动的“盛宴”,提出需要院士专家解决的技术难题,报给市人社局(市人才交流开发中心)筛选。入选的项目将获得院士专家亲赴现场帮助解决的好机会。

17日下午,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再次组织召开2018年“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筹备工作推进会。

本次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活动将于5月21日正式启动。届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分子遗传学家沈岩等7位院士、21位专家组成的北京专家团队,将深入我市企事业单位开展项目论证、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及学术交流活动。28位院士和专家简介及主攻方向如下:

院士简介

沈岩,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分子遗传学家。1951年生。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协副主席。长期从事人类遗传疾病基因识别、DNA诊断和疾病分子机理研究。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牙齿涎磷蛋白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乳光牙本质。与北大医院儿科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T型钙离子通道H基因变异与儿童失神癫痫发病有关。与北大医院皮肤科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钠离子通道a亚单位SCN9A基因突变导致红斑肢痛症。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承担的1%(3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基因组测序项目,担任项目执行组成员,负责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承担任务的组织领导和计划实施。

朱玉贤,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家。1955年生。现任北京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教授,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棉纤维发育分子机制和拟南芥干细胞调控茎端根端发育研究和生物学教学。开展棉纤维伸长发育功能基因组研究,揭示植物激素乙烯调控棉纤维细胞伸长的分子机制,为大幅度提高棉纤维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开展雷蒙德氏棉、亚洲棉等二倍体棉花及四倍体载培种陆地棉基因组学研究,诠释乙烯代谢途径在不同棉花基因组中的表达规律。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尹伟伦,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学、森林培育学家。1945年生。原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植物生理学教授。发明植物活力测定仪,首创鉴别苗木和根系死活新技术;创建林木抗旱抗盐能力定量评价技术,建立评价苗木质量的生理指标体系,建立光合性能预测生长潜力技术,被“世界林业纪要”国际评价为“卓越成就”;攻克速生良种园难开花、结实少、不能丰产良种的世界难题。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共4项、国家教学一等奖1项、省部一等奖3项;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10余项荣誉。

侯立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1957年生。现任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出版专著3部,编写国家军用标准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

付小兵,中国工程院院士,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专家。1960年生。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教授,创伤外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的转化医学研究,主要领域涉及创伤弹道学、生长因子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以及皮肤和内脏损伤后的组织修复与再生等。主编《中华创伤医学》、《再生医学:基础与临床》等大型学术专著17部,参编30余部。在Lancet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以第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尤政,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电子工程专家。1963年生。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精密仪器系主任。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微纳技术及其空间应用研究,在基于微纳技术的航天器功能部件微型化方面,研制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型化、高性能的空间微系统并实现了在轨应用;同时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微卫星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作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NS-1等多颗微卫星的研制,其中NS-1卫星是世界上在轨飞行的最小的“轮控三轴稳定卫星”,为我国空间微系统与微卫星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韩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耳鼻咽喉学专家。1951 年生。曾任北京同仁医院院长,现任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学院院长、耳鼻咽喉科学院院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世界华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理事会理事长。开展了现代鼻内镜外科技术、人工听觉技术、睡眠上气道通气功能障碍诊疗技术、喉癌微创外科技术等系列新技术。主编专著22部、教材4部、科普4部,获实用新型专利15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联合国“南-南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奖”,先后三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3年入选“北京学者”。

专家简介

刘静,戏剧表演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1967年生。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大学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戏曲表演艺术研究、昆曲艺术传承工作。曾任北方昆曲剧院主要演员,戏剧“梅花奖”得主,意大利“罗马之泉奖”获得者。擅演《天罡阵》、《盗库银》、《百花赠剑》、《刺虎》等。表演细腻传神,善于以情动人,舞蹈柔中见刚,舞姿轻盈优美。将武戏融入浓郁的文人气质,英姿中透出清新脱俗之风,具有能文能武的艺术风格。曾作为主要演员赴多国访问演出。受邀在欧美等国的高等学府举办系列讲座。撰写出版专著《幽兰飘香》和《韩世昌与北方昆曲》。主编出版《中国昆曲艺术图鉴》。参与国家重点项目《昆曲艺术大典》、《中国昆曲艺术》的撰写。

马延敏,妇产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殖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1970年生。长期从事生殖医学临床工作,对输卵管堵塞、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下降等不孕不育实施辅助生殖技术助孕。任北京中西医结合生殖内分泌学会副主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妇科专委会常委,医促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等。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科研骨干”等资助。获中华妇产科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第六届北京优秀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罗炯,精神卫生学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1966年生。从事精神卫生临床医疗工作31年,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五病区主任;北京医学会抑郁障碍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华北地区精神卫生联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西部精神医学协会双相情感障碍专委会秘书;北京市科委评审专家库成员。

李宏艳,心血管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1971年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等。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先后跟随多名全国名老中医学习。发表撰写论文、著作十余篇。

吴霞,中药学专家。首都医科大学中药资源学与中药化学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生。主要从事中药化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中药质量评价。曾在新疆药物研究所从事民族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1项、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医药研究专项重点课题1项、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及横向课题等6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论文13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参编著作及教材4部,其中参编英文教材1部。

龙德勇,心内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主任医师,1975年生。兼任中国心律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北京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心律失常团队主要成员,专职从事快速心律失常(室上速、房速、房扑、房颤、室速)的射频消融。在马长生教授及董建增教授的严格要求及系统培训下,2008年始独立手术,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独立术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心房颤动、室速、房速、及复杂室上速的射频消融。每年独立完成手术1200例以上,为国内年个人例数最多的青年术者,也是国内年例数超过千例的少数术者之一。

杨建伟,机械与车辆工程专家,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院长。1971年生。主要从事机械与车辆工程研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教育协会车辆工程分会委员。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和EI收录22篇;作为第一负责人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并荣获“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省青年科研专家”、“省科技奉献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出版专著一部;主编教材两部,副主编教材两部,参编“十一五”规划教材三部;鉴定成果一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汤林生,汽车底盘模块轻量化设计与制造专家。北汽股份汽车研究院底盘专业副总师,高级工程师,1956年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悬架技术分会秘书长。从事汽车整车及底盘设计、制造和技术管理工作近36年,主持了低速载货汽车、轻卡和自主品牌轿车等多种产品的整车和底盘设计开发,具有丰富的汽车底盘悬架、转向和制动系统设计经验,取得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梁晨,新能源汽车专家。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1982年生。作为项目总师,依托北汽C80纯电动汽车平台,主持完成了首辆燃料电池汽车样车开发,相关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研究和管理,牵头完成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充电立体车库研发等课题的研究及关键技术分析等。参与国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创新及试点专项工程项目等,目前已发表论文26篇(SCI、EI 收录12篇)、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35 项(已授权18项)。

焦向东,焊接工艺及设备专家。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授,副校长。1962年生,主要从事特殊工况焊接和连接技术研究,研发了一系列创新的自动焊接设备和工艺,在大型结构物建造、水下钢结构维修、油气输送管线铺设、核电站堆内维修等方面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大幅度提升了我国高端焊接设备研制能力和先进焊接工艺开发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特殊工况焊接技术的研究水平。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其他科技奖励4项,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领导组建了中关村能源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并将纳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体系。

严辉,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副秘书长,1963年生。侧重于新型电子材料及其薄膜的研究,特别是在相关制备与物性测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目前主要在光电信息材料及其器件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第一原理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和测试分析技术的发展等方面研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与国外多家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与联合培养关系。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半导体光伏产业技术咨询评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等多项课题。

徐绍刚,水产育种养殖专家。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水产养殖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1973年生。主要从事鲑鳟鱼新品种繁育、杂交育种及三倍体苗种制备的研究。曾主持、参与国家及北京市重点项目30余项。制定北京市地方标准2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1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1项、北京市金桥工程二等奖2项。

何忠伟,经济学专家。北京农学院教授,研究生处处长,1969年生。兼任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技术经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等。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6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40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各级奖励15项;撰写专著20余部,主编教材6部。

马挺军,食品加工专家。北京农学院教授。1973年生。主要从事天然产物提取与功能食品、果蔬保鲜技术研究。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完成的课题有:科技部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金“作物加工特性与功能因子利用研究”、北京市科委“大豆卵磷脂脂质体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市教委彩虹工程“芦笋保鲜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子课题“荞麦健康食品与功效评价研究”。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2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授权1项,出版专著2本。

赵波,甘薯育种与加工专家。北京农学院副教授,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主任,1969年生。主要从事甘薯、豆类育种与加工研究,参研项目10余项,获得多项奖励,发表论文10余篇。

张斌,农业产业规划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1976年生。主要从事农业工程咨询,农业产业规划,农业区域规划,农业农村规划设计、园区规划设计,主持或参与全国涉及20个省及自治区的农业类项目共约100多项。主要以市级类,区县级,乡村级,园区景区等,获全国工程咨询奖三等奖1项,北京市二等奖3项。

张剑,家禽育种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1978年生。主要从事北京油鸡的遗传资源保护、遗传规律研究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工作。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等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陈永浩,核桃深加工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79年生。主要从事核桃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曾为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访问学者,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主持或参与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转化专利技术1项。

张殿朋,植物病害防控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1980年生。毕业于意大利都灵大学。从事植物病害防控,果实保鲜、果实病害诊断、果实质量保护、生防菌剂开发等工作,主持市科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发表论文1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开发菌剂产品2个。

周利,汽车轻量化管理学专家。现任北京汽车研究院整车集成部轻量化及行业联盟管理科科长,博士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轻量化技术落地工作。中国设备工程专家库钢铁行业高级专家、河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摩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3项。

王旭,教授级高工,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北汽徳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1955年生。北京市和国家科技部专家库成员,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强基工程》国拨资金项目评审专家成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汽车开发、工艺与材料、激光技术等专业。

为进一步放大2018年“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活动成效,充分借力北京院士专家团队的高端智力支持,市内各企事业单位可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有针对提出需要院士专家解决的技术难题,报经市人才交流开发中心筛选审定后,将邀请院士专家亲赴现场帮助解决。

联系人:刘定强

联系方式:0719-8116397

邮箱:18718496@qq.com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