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教商情 > 创新研究 >

创新院与科学家在线联合发布科研人才地理分布全景地图

2017-01-20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未知 | 浏览量: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大家也认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也是人力资源大国。据中国科协、科技部的数据, 2014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8100万人,按人头统计我国R&D人员总数为535.1万人,按全时当量统计R&D人员为371.1万人年,均居世界首位。
 
随着科研队伍规模快速壮大,我们进入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代,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学术界将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科研队伍的质量和结构问题,有关科研人员的地域分布与流动趋势也愈加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
 
为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联合科学家在线,从大数据的视角,利用可靠的动态实证数据和科学的量化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中国科研人员的学术分层、领域分布、机构分布、地理分布及其流动变化趋势,探寻人才结构与科技创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决策提供参考。本报告选取2006-2016年这十年之间有成果产出的科研人员作为分析对象,共计2469025人(约240万人),涉及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所有学科分类。
 
“科研人员”是指从事科研活动并取得成果专业技术人员。从职业来看,通常包括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生,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工程人员,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等。
 
“科研机构”指的是科研人员所在的组织机构。一般来说,科研机构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有一定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一定数量、质量的研究人员,并且有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能长期有组织地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利用数学建模、数据挖掘和网络关系分析技术,整合众多异构来源数据,构建科研人员数据库。
 
下图是科学家在线建立中国科研人员数据库的系统架构。
 

 
一、从“H指数”看科研人员的学术分层
 
我们采用 “H指数”方法来计量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一名科学家的H指数是指其发表的N 篇论文中有H篇每篇至少被引h次,而其余N-H篇论文每篇被引均小于或等于H次。
 
我们按照H指数将数据库中的科研人员划分为四级:
1. H指数处于0-5定义为“其初级科研人员”,其人数为1996040人。
2. H指数处于6-15定义为“中级科研人员”,其人数为425004人。
3. H指数处于16-25定义为“高级科研人员”,其人数为38699人。
4. H指数大于25定义为“杰出科研人员”,其人数为9258人。
各阶层所占总数百分比如图所示:
 

全国科研人员按H指数学术能力分层
 
数据结果显示,我国科研队伍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初级层次的科研人员达80%,占绝大多数;而高级和杰出层次的科研人员比例不到2%,可谓凤毛麟角。当前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正从以跟踪模仿为主的“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需要大批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高素质人才,这对我国优化科研人员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近十年中国科研人员数量及层级流动趋势
 
近十年来,我国科研人员的总量(注:根据本研究所定义的数量)从06年的不足150万人增至15年的逾240万人,增长了惊人的60%,这反映出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科研队伍规模快速发展,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从人员分层来看,十年间我国杰出及高级科技人员的数量出现成倍增长,反映出我国近十年来综合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