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教商情 > 论文精选 >

浅谈新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

2018-07-10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机械创新与产教融合新思 | 浏览量:

浅谈新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

魏  兵
(湖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摘  要:目前,各个高校大量引进高学历层次的新教师,如何尽快熟悉各个教学环节,上好每一堂课,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老师,是摆在这些新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作为学校督导和一名老教师,在此就备课和教学设计这两个方面谈一点想法。
关键词:新教师;备课;教学设计
 
自2012年来至今,笔者被聘为学校督导长达5年时间,每学年要求听课60多节,5年来笔者至少听课300多节。去年,笔者又被聘为学校教师发展委员会的委员,参与了新进教师的微格训练等培训工作。随着这些工作的开展,笔者发现对许多老师来说,如何上好一堂课,还真是一个大问题。在此,笔者想以老教师和学校督导的双重身份与大家聊聊这个老生常谈的主题。

1  认真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和根本

存在的现状:课前准备不充分,设有认真备课。无讲义,无教案,只有一本或几本教材,外加一个PPT(还不一定是自己做的),对PPT不熟悉,也不符合自己的讲课风格,不是照书念,就是“照屏宣课”,还念得结结巴巴不流利,更谈不上脱稿上课了。
这些现状说明:老师们没有用心,没有备课。
实践证明: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和根本。老师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好,备课是老师取得教学工作主动权的重要一环。俗话说得好“有备无患”,尤其是新进教师,在上第一堂课前,应精心备好课。
(1)备内容
教师要精心凝练教学内容,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基于教材,高于教材”,讲授自己多年科研所获得的感悟,自己对学科的认识过程和体验,自己在科研中所走过的“弯路”,自己对学科体系的认识和感悟“精华”。要让学生站在你的肩上认识世界,坚决杜绝“照本宣科”“照屏宣课”。
(2)备学生
上课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新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学生,否则课就备不好,老师如果不去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上课必然会脱离学生的实际,无法做到“因人施教”,学生就会因为老师讲的听不懂或者讲得太容易,而对你所讲的课失去信心或不感兴趣。
了解学生的途径很多,比如:看材料、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搞摸底测验等等,要了解学生的什么实际情况呢?一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况,就是学生想不想学你的课?是否愉快?为什么?二是学生学习的科学性情况,学生会不会学?是怎么学习的?存在什么问题?三是学生的有关预备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也就是讲新课要用的有关预备知识是否掌握?有关能力如何?
(3)备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某一固定的形式,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合理的、有效的方式方法。因此,教学方法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内容决定形式”。
所谓教学方式方法就是常说的“怎么教”。关于课堂教学方法,通常会因教师而异,因对象而异,因课程而异,因课程内容而异,并无统一模式。但值得老师们注意:1)教师的语言要精练、规范、激励、动情、启智;2)提倡和体现质疑与挑战精神,对问题多分析、多论证,不让学生接受单一结论,不让学生对书本和老师产生迷信;3)教学是一项留“白”的艺术,课堂教学不能是老师的“一言堂”,需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4)启发学生学会提问,会提问是最具创造力的品质;5)丰富的课堂过程包括:充沛的精力投入、熟练的多媒体与板书、启智的语言、活跃的课堂氛围等。

2  做好课堂设计和组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存在的现状:不注重引导学生,与学生没有交流互动;课程导入生硬,重难点不突出;课堂的抬头率、听课率不高,无法驾驭课堂。
这些现状说明:老师们没有有效组织课堂,没有进行课堂设计。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一堂课,老师必须进行精心的课堂设计和组织。一堂课的基本环节有:简要回顾-问题引入-展开内容-适度归纳-引起思考。其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驾驭课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教师自己必须向学生传达这样一种信号“我很喜欢大家、更喜欢所讲的这门课程”。道理很简单:自己都不喜欢的,是教不会别人的。如果自己都感觉很痛苦,那么,学生就会更痛苦甚至认为这门课程无所谓。因此,抬头率、听课率不高,逃课将成为必然。
有的老师上课对着黑板讲、对着屏幕讲,从头到尾不看学生一眼,学生在干嘛?听讲与否?听懂没有?老师不知道,也不关心;有的老师上课就像自言自语、吐词不清、讲课没有激情。这些表现说明老师准备不充分,或者新老师紧张心理作怪。
如何才能驾驭课堂呢?其实,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带微笑,幽默风趣,能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课堂气氛活跃、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要总想着板着面孔,来显示自己的权威,这样只会让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敬畏),而不是敬重。
上课与学生的互动不光只是提问回答,老师与学生间的表情和眼神的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互动。用心灵的窗户——眼睛与学生交流信息、感情,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环视和注视相结合的办法。环视一方面老师可观察学生的反映,留心学生是否听懂?另一方面可使得每个同学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因而能专心听课;注视可制止学生的违纪行为,既代替了口头批评,又不伤害违纪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其他同学,一举两得,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另外,老师决不能把自己不良的情绪带到课堂,更不能发牢骚,这是为人师表的大忌。老师带给学生的应是满满的正能量。
(2)问题引入
课前导语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组织环节之一。导课环节,要求教师在极短的时间里,巧妙地把学生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吸引到老师组织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谈话,也可以采取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视觉、听觉、大脑的思维活动等跟着教师讲课走。问题型的、探究型的或趣味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时导语会唤起学生获取新知的欲望,引导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当然,导语设计的方法应依据教学内容不同而设计。但采取哪种导课方式,目的一定是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或调动学生情绪,为好的课堂组织开一个好头。
(3)教学环节和活动设计
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在明确每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出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实现每堂课高质量教学内容结构设计的前提,是要对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其知识点进行明确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处理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措施和方法,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以知识点为节点的导航图。除此之外,还需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多媒体和板书结构设计,处理好多媒体与板书之间的协同关系。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环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设计师生互动方式,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卡壳”时机,或者分解问题,或者变换角度,激发学生去深入思考,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使学生养成一种思考问题的习惯,当一种好的习惯养成之后,就会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动力。
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并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一堂课内,如果教师没有饱满的激情,就很难激发出学生的激情,没有激情的课堂学生就会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这种状态怎么会有很高的教学效率呢?
(4)教学反思与评价
课后认真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些新教师认为上完课就没事了,很少及时进行自我分析,这种做法,不利于总结、积累、借鉴和提高,势必影响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新教师在上完每一堂课后,都必须及时进行自我分析,即上完课后都要及时回顾备课和上课过程,分析在本堂课中有哪些较好地实现了原定计划,还有什么不足;课上发生的自己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自己是如何应变处理的,并进行分析;哪些问题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反应;下堂课教学要着重注意些什么等等。将分析的结论记录下来,作为下阶段备课和上课的参考,这样做的同时,也积累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3  给新老师的一点建议

(1)听别人的课
多听课是上好课的一条捷径。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对把握教学重点、掌握教学方法是非常有益的。建议新老师要多听课,要用学习的、比较的、批评的观点去听课,只有学习才能进步,只有比较才能区分好坏,只有批评才能自成风格。
(2)反复“试教”
上课之前做好认真的试教是保证上好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新教师对教材内容、教法、教具等都要进行周密的研究与准备,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预演”,提前模拟进入角色,要想上好一堂课,教案一定要掌握得特别熟练,这是上好一堂课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预演”,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逐个进行纠正。教案写好以后,老师要不断去熟悉教案,熟悉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能熟悉到讲课时不用看教案最好。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果教案很熟,上课就有了余力,就可以更好地做到随机应变了。上课时不看教案,又能把课讲得特别好的老师,最受学生的欢迎,也最让学生佩服。因为学生从老师讲课的熟练程度上,看到了老师的工作负责,业务精湛,精益求精。那些上课时不断地看教案,讲课时结结巴巴的老师,威信很快就会一落千丈。学生认为,老师没有备好课就来上课了,肯定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
(3)辅导答疑
辅导是对上课的补充,是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最佳场合。一方面要认真解答学生的问题。有的老师不敢答疑,害怕无法解答学生的提问,为此,老师课下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比如课后习题自己能否解答?另一方面,要注意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也包括讲课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可能及时解决。
总之,上一节课容易,上好一节课难之又难,需要教师有综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娴熟的授课技巧。一节好课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师生很好地互动才能使一节课生动,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娜.浅谈大学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J].人间,2016(3).
[2]     赖绍聪.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