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教商情 > 论文精选 >

基于人才选拔制度下的教育模式研究

2018-07-12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机械创新与产教融合新思 | 浏览量:

基于人才选拔制度下的教育模式研究

徐显金  朱延龙  杨小俊  张昌汉
(湖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摘  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激增,进而引发人才选拔制度的变迁,最终导致教育模式的变革。通过对中国历代人才选拔制度变迁过程的研究,提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选拔制度所对应的教育模式,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育为辅,重点建设实践教育体系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教育改革方向。
关键词:人才选拔制度;教育模式;实践教育;教育改革

1  引言

根据2016年11月4日发布的《中国劳动力技能缺口研究报告》,今年毕业大学生仅70%就业,且毕业半年内离职率达1/3,呈现出一种大学生技能结构与市场脱节严重,对工作满意度低的普遍现象。此外,早在今年4月份,由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也同样表明,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呈现出体量大、成果丰、短板多的现象,主要存在“四不够、一不高”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仍在理论教育方面,针对实践教育的建设至今尚未取得显著的成就,导致理论与实践日益偏差,高等教育的质量始终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我们需要放宽视野,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中国历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变迁与教育模式的变革史,为建立满足当前社会发展下的教育改革方向的实践教育体系提供依据和参考。

2  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与现状

2.1  理论教育

自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开始进入成熟阶段[1],在这一时期内,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内容上的研究,特别是针对高等教育改革观念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论教育方面上。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而思想观念改革是先导[2]。通过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的不断努力,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截止到去年,在校生规模达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从微观上看,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正在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等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已经被打破[3]

2.2  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它在大学教育中既独立存在又与理论教育密切联系,相辅相成[4]。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思想仍然是大多数从事高等教育事业者的主导思想。虽然“在不少学校和地区,‘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当地教育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当地的特色”[5],但是,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当中,作为与理论教育相辅相成的一个重要板块,实践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是远远不够的。就实践教育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大学的实践教育可以分两大类,即实践教学和实践教育。在实践教学中有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实践基地建设等。实践教育,主要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园文化、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实现。”[6]
通过对比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理论教育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了一套稳定且成熟的体制,并且获得了整个高等教育界的认可与全面推行,至今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期。想要在理论教育方面再次获取重大的突破,就必须将理论教育的其他辅助板块尽快发展起来。此外,作为理论教育的重要辅助板块,实践教育的发展至今仍在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只有局部地区和部分学校,开始真正的重视并推进实践教育的发展和建设。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当一个涉及整个高等教育界,并且获得所有高校的统一认可与全面推行的实践教育体系建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将会取得一个飞速的提升。

3  教育模式变革动因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任何一种新理论的诞生,都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寻找到它的轨迹,同样的,关于建立一个获得所有高校的统一认可与全面推行的实践教育体系的理论,我们也可以通过对中国历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变迁的归纳和整理,对这一理论的猜想做出验证。
表1  中国历代人才选拔制度变迁
人才选
拔制度
时代 社会背景  
人口
规模
教育
体系
学习
内容
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
的人群及选拔对象
禅让制 原始社会 几百万 无形式上的教育模式 相互模仿式的学习 部落的首领和军事首领  
选士、
养士制
先秦 1300万 国学、乡学 六艺、四书五经 无继承权的“士”,乡
遂组织的庠、序学校,私学学子
 
察举制 两汉 5000万 学校(太学、官学、私学)、征辟、太学生、任子 孝廉、贤良、茂才、明经 现任官吏、有才华的
吏民
 
九品中
正制
魏晋
南北朝
1600万 太学、国子学、州郡学、律学 四学(玄学、史学、文学、儒学) 门阀士族、部分寒门
子弟
 
科举制 隋唐至
明清
4亿 学校(国子监、官学和私学)、封萌、吏道、荐擢 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常举文科)、常举武科和制举 通过选拔获得了出身的人才和志士  
续表  
人才选
拔制度
时代 社会背景  
人口
规模
教育
体系
学习
内容
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
的人群及选拔对象
考试
制度
近现代 13亿 博士、研究生、本科、专科、十二年义务教育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所有能进入大学学习的人  
                       
 
 
我们知道,中国历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先后经历了禅让制,选士、养士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以及近现代的各种考试制度这六种人才选拔制度。其中每一种人才选拔制度,都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每当社会出现重大变革之后,都会出现现有的人才选拔制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状况,随后就会诞生一种新的人才选拔制度,来代替现有的人才选拔制度。
通过对比各种人才选拔制度所对应的社会背景,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在朝代更替之间,每当社会人口总数呈现剧烈变化之后,都会有一种新的人才选拔制度产生,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会出现一种新的变化;当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变化之后,又会促进人才选拔制度的变革,同时引发教育模式的变革;此外教育模式的变革,又会反向促进人才选拔制度的变革,最终实现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促使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当这种微妙的平衡关系一旦获取到社会的认可之后,新的教育模式与人才选拔制度就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与壮大,并且在短期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全面的推广,达成规模效益之后成为一种稳定的体制。
从历史发展的动因来看,任何教育模式的变革以及人才选拔制度的变迁,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教育的产出应当是能做事、会做事,更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的实用型人才。
图1  教育模式变革动因

4  建设实践教育体系: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走向

此外,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种人才选拔制度当中,科举制备受人们的青睐,究其根本则是因为这种制度,能够使用一种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全国范围筛选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然而,随着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进入明清时期的教育模式,为了更好的迎合科举考试,过度的偏重理论教育,忽视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通过科举所选拔出来的“人才”几乎完全经不起实践的考验,最终在1905年被清廷彻底废除,并开始推广学堂,咸趋实学。
随着新式学堂的全面推广,近现代的考试制度开始趋于成熟,并且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以来不断地发展,当今的教育模式又开始走上了“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理论教育模式,严重脱离了教育的初衷和根本目的,这一点通过近年来持续降低的应届生就业率以及持续升高的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可以清晰地的看出。重点建设一个获得所有高校的统一认可与全面推行的实践教育体系,将是我国当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走向。
学校变革的特殊艰巨性就在于很难在社会中找到一种社会组织像学校那样牵涉到如此广泛且众多社会群体的利益[7]。通过我方对高等教育改革持续的探索,建立以大学生群体为主导的高校二手教材循环利用系统,将整个大学生群体纳入一个统一的经济共同体,借助大学生市场的人口红利推动粉丝经济的发展和运营[8]。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高校二手教材循环利用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众多社会群体的利益需求,在短期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全面的推广,达成规模效益之后成为一种稳定的实践教育的体系,通过理论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素养,通过实践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互相结合,最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侯怀银,刘亚敏.三十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进展和问题[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6):5-10.
[2]     周远清.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1(1):1-8.
[3]     刘尧,刘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教育与现代化,2009(3):62-69.
[4][6] 许敏.大学实践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3):67-68.
[5]     杨岗,陈兰萍.深化大学社会实践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4):163-165.
[7]     杨颖东.场域:解读学校变革的一种社会学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3(2):58-63.
[8]     Xu Xianjin,Zhu Yanlong,Liu Hao,Liu Min.Research on the Recycling Strategy of Used Textbook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Jul,23-24,Sanya,China,379-383.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