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动态 >

险峰公司机加车间高质量发展侧记

2019-10-22 | 编辑:机械工业教育网 | 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 | 浏览量:

         “胡大明评上‘荆楚工匠’啦!朱萌萌的‘全省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也在公示中,机加车间终于腾飞了”,10月14日,这两条喜讯迅速在险峰公司机加车间疯传。
        机加车间现有员工105人,无论是从占地面积和人数上看,都是公司第二大单位,主要承担精密结构件加工任务。随着企业由机器厂逐步转型为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公司重心逐步向电子装调方面倾斜,机加人员引进、技改脚步放缓。10年来,车间人员逐步减少、整体年龄趋大,平均年龄接近45岁。加上近年来,公司科研生产长期处于“边研制、边批产、边定型”的“多边”状态,车间多项任务交叉,应急加班连轴转成为常态。质量、进度、6S,车间顾了这头忘了那头,经常因各类问题受到公司批评或处罚;在各类评比排名中也极少名列前茅。
        不变革就没有出路。经过讨论,车间决定开展“美环境、优管理、提技能”等系列活动,带动车间全员变革创新。

巧干>傻干
        要想变革,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车间老职工多,基本已形成固定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意识,如何让他们接受变革、主动创新、享受创新,经过研讨,车间推出了“一软一硬”两项措施:一是重新定义先进工作者的标准,强调以后“评先”不单是看加班时间的长短、付出汗水的多少,而是更看重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不费力的完成任务,鼓励创新式的“巧干”,而不是玩命式的“傻干”;二是利用主题党日、周例会、班前会等多种渠道向员工宣传创新理念、坚定创新信心,提升员工创新意识。
        为确保员工顺利参与到创新工作中去,车间采取了“季度集中座谈、月度一句话提案、日常式谈心谈话”等多种渠道征集职工建议,并列出改进计划。今年1-9月,支部累计征集到建议126项,目前已完成98项的整改,每季度评选出“管理创新星、技能创新星”进行表彰奖励,并加强对创新成果、典型事迹和模范人物的宣传,提升榜样的示范作用,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MES+6S
        受多任务交叉、“多边、应急”等因素影响,传统的以批产为主的生产流程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支部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对生产准备,产品加工、检验、传递以及产品入库全流程进行梳理,整理出各方面问题35项,作为车间管理优化的依据。
        机加车间涉及车、铣、钳、电加工等多个专业,零件种类多、生产工序长,长期以来生产进度全靠人盯,生产信息透明度、任务进度准时率一直不理想。为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支部联合公司信息化部门,自主研发了车间MES系统。系统上线后,迅速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不漏项”了,所有生产计划全部集中在系统上统一管控;二是“不用找活儿”了,所有零部件的加工动态全部在系统上可查;三是“不瞎干”了,系统可一键生成班组和个人任务清单,有效促进了车间计划由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控的转变。
        生产现场没有空调、站着干活、地面有油污、6S难度大,一直是机加车间的硬伤。为了改善大厅的工作环境,经过沟通,公司先后为机加大厅8个门安装了防护帘、加装了工业吊扇,地面全部刷漆,设置了高位货架,为职工配备了工具柜和凳子,腾出了休息间和更衣室,职工工作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同时,车间自己也想出了不少办法。以前员工产品干完后,有的送到了检验区,有的就放在自己身边,中转时间短则一天,长则两三天,对后续生产和6S定置管理都产生了影响。后来,车间在检验区旁边设置了集中中转区,并按下道工序去向分别设置了“转精加组、转钳工组、跨车间中转”等六块区域,既增加了现场整齐度,又让中转时间控制在半天以内。6S工作为车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老带新”+“新带老”
        智能化车间的推行让工人需要接受的新事物不断增多,这就迫使全体员工要不断学习。为此,车间刷新了“师带徒”的内涵:除了惯常的“老带新”外,还增加了“新带老”。即操作技能上老员工带新员工,软件编程上青年员工带老员工。同时,车间还开展了“特技带高技,高技带技师、技师带非技师、一级带一级的“提技”行动,让车间人人是学员、人人为导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集体的水平往往取决于“车头”水平的高低。车间充分发挥拥有全国技术能手的优势,成立“胡大明创新工作室”,搭建平台,以“微团队、微创新、微改进” 的方式将技能创新融入日常工作中,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就形成一个课题, 有课题就组织相关人员形成一个团队,开展一项攻关就形成一份技术总结,掌握一项技能就开展一次培训。某腔体两头横切面都呈梅花状,体长>500mm,需进行三道热处理,不仅形状复杂、材料硬度高,且装夹困难,属于典型的“硬骨头”。 胡大明创新工作室接到求助,立即组织成立“微团队”进行攻关。团队通过工艺优化、数控程序优化和刀具优化,创新工装及装夹方式,使难题迎刃而解。工作室成立半年来,已解决各类棘手问题50余项,“有难题就找工作室”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车头”光会干还不行,还要会推广。为了让车间职工都学会这些小窍门,支部还创设了小绝活发布会和创新小讲堂,把成果推而广之。在二季度党委工作考评中,机加党支部首次被评为公司先进党支部,并名列第一;调度会上,支部因信息化工作业绩突出,得到1000元的嘉奖;铣工张坤因工作创新得到600元的奖励,精加组职工因快速掌握三四、四轴零件软件编程获得600元奖励,目前车间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专家2人、省技术能手4人、航天技术能手2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者2人,成为名符其实的精英集体。(张玉莲  谢越)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