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动态 >

井场天际线下的“宅男”

2020-05-22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 浏览量:

      5月16日上午,正值“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在江汉油田火热开展之际,在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一个噪音嘈杂的工棚里,一群工人一边高声交流,一边忙碌地破拆一台闲置的旧螺杆驱动器,而一个身穿沾满油迹的红工衣,手拿图纸的青年员工却安静地站在一旁,静静地思索、比划着这台老旧机器的拆卸拼接方法,修旧利废、以修代换,成功实施后可以为厂里节约4.2万元的设备投资。回望12年工作道路,无论从唐山老家到成都高校,再到江汉采油厂,从一名普通的采油技术员到不断摘得科研硕果的技术“大拿”,他的名字“郑瑞波”不管出现在多少获奖证书上,他都是一个活在安静的思考世界里的“宅男”。

  “宅”入最基层 修炼“笨功夫”

  今年5月,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采油专家郑瑞波获得湖北省“创新创业”类别“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的消息传来,江汉采油厂一片欢腾,而郑瑞波仍然安静地“呆”在办公室、“泡”在井场上,琢磨着自己刚刚立项开展的一项新的科研项目。

  郑瑞波的科研人生如此安静不浮躁,得益于一片荒凉的井场。

  12年前的他,是一名刚从成都理工大学毕业的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学生,他梦想中的科研人生,是大都市的落地窗、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和精致的白领生活,更有夜幕降临后点缀着星光的都市天际线。而现实中等到他被分配到江汉采油厂原采油3队工作,迎接他的却是一片荒凉的井场,和夜色中的一轮孤月。他天天跟着师傅肖杰在井站巡井、加药、录资料、保养设备……隔行如隔山,他在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可谁又能曾想,当十一年后在中石化第一届青年科技精英赛上代表江汉油田唯一登榜集团“油气与新能源”领域赛区20强的这个年轻人此刻面对的,石油开采对他而言却还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面对荒凉的井场、孤独的小站和复杂的曲线图,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倍感失落,他开始怀疑自己到油田的选择是否正确。

  一次,一位厂里的技术专家、现任江汉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炜来到井场检查工作,看到正在跟着师傅保养抽油机的这个新分大学生,便把他叫到身边询问了几句。言语中,专家听出了郑瑞波表现出的失落和茫然。沉默半晌,专家拍了拍郑瑞波的肩膀,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石油和机械密不可分,当你改变不了环境时,就努力去改变自己吧!”这句话深深扎进了郑瑞波的心里。是啊!把自己所学与石油融合,不一样可以有所作为吗?郑瑞波心里明白,从零起跑追赶石油,他必须沉下心,扎入最基层打好地基,才能构筑一座高塔,攀上高塔,才能摘取一片星光。这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他开始努力学习钻研技术。工艺基础知识薄弱,他就找技术员借来《采油工程》等书籍,在网上购买学习资料,记下了6大本厚厚的笔记;油井现场经验匮乏,他就缠着师傅们刨根问底;当他听说王45站有位高级技师业务水平很过硬,就主动申请到这个站跟班学习。巡井途中、施工现场、队部宿舍,甚至连食堂都成了他的“移动课堂”。不到一年,他把全队50多口油水井的管线走向、工艺流程和生产参数都熟记于心。一年的实习期刚满,他就独自完成了《抽油泵技术改造应用》研究,并在厂技术座谈会上进行交流。2009年8月,郑瑞波被组织上调入采油工艺研究所工作,这为他展示才华、实现梦想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2011年12月,经过层层选拔,郑瑞波被江汉采油厂选派参加油田青工勘探开发分析大赛。面对挑战和考验,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为提高理论水平,他挤时间背课件、看讲义,就连坐中巴也捧着书,好几次坐过了站;为了提高表达能力,他拉着妻子当听众,拽着同事来挑刺,一点点找问题、抠不足。他挑灯夜战做分析、写汇报,咖啡成了他最好的“加班伴侣”。经过不懈努力,郑瑞波一路过关斩将,在强手如林的赛场上一举夺得油田工程技术分析组冠军。

  2019年12月,在中石化第一届青年科技精英赛场上,郑瑞波经过油田初赛斩获一等奖,再经集团科技部对选手成绩和课题进行复核,成功晋级复赛,代表油田与其它21家专职科研单位的41名硕博精英同场竞技。他顽强拼搏,以极具创新实用的课题、优异的现场表现和答辩成绩,最终与17名博士一道入围集团“油气与新能源”领域赛区20强,成为油田“最强”,受到集团嘉奖。郑瑞波,这名全场唯一一名来自生产一线的本科技术人员,展示了油田生产一线青年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风采。

  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门外汉,到油田采油工程技术比赛冠军,郑瑞波用了三年时间;从油田冠军到集团“油气与新能源”领域赛区20强,郑瑞波又用了八年时间。十一年过往,岁月在这个年轻人脸上刻下了几丝沧桑,而他不变的仍然是对技术的狂热和对学习的态度。

  “宅”入“井”深处 挖出智慧泉

  郑瑞波喜欢一个人“钻”入噪音嘈杂的作业现场或“沉”入星罗密布的数据文件中,“宅”在一片安静思考的世界里,“淘”出一个个好的科研创新点子。

  他呆呆地矗立在井场,观察传统的井口光杆旋转器,发现它面对斜井、深井时力不从心,而且故障率高,维修不便。他想发明一种能够在井下自动旋转的新技术来替换它。困难重重,十几套设计方案被他自己否定掉,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日日夜夜都无法阻挡郑瑞波挑战困难的决心。那些日子,他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奔波在各个油区;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满脑子都是设计思路,就连吃饭时都拿着筷子上下比划着如何旋转……经过40多个日夜的研究,他终于发现利用杆柱上下交变载荷,通过销钉和闭环轨迹槽的配合联动,可以实现工具在井下自动旋转。2013年4月,他设计的“机械强扭式井下杆柱旋转器”在周8斜—9B井成功试用,并先后在其他油井使用了18井次,油井免修期平均延长了200多天。此项工艺成功授权发明专利。

  美国Theta(瑟塔)公司研发的有杆泵现代设计与模拟系统,是全球先进的油井机采系统设计软件。在使用这套软件计算杆柱中和点时,郑瑞波发现系统输出数据有误差,这个问题不解决,油井设计方案就达不到最优状态。身边同事纷纷劝他,“人家专业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的软件,都在全球发行很多年了,还会有错么?”郑瑞波却说:“我只相信现场的数据,不信权威。”就这样,他向这个国际知名公司发起了挑战。为找准症结,他仔细核实了数十口油井、数百个设计参数,深入作业现场比对杆管偏磨情况;为寻求解决方案,他查阅各种资料,虚心请教前辈专家;为准确计算中和点,他反复推算,眼熬红了,人也瘦了。

  经过三个月的研究,他最终断定这套系统在杆柱应力工作区边界条件设置上存在缺陷。2013年6月,他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和修正意见寄给了Theta(瑟塔)公司总部。不久,一封来自Theta公司的感谢函传到了他的邮箱。信中,该公司产品技术总监诚恳地说:“你是第一个发现这个问题并提出修正意见的用户,你的建议使我们的产品更加完美,我们深表感谢!”

  郑瑞波常说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能够体现的价值就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近年来,他充分运用自身兼备采油、机械双专业技术优势,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工艺顽疾。当前正值“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在组织的鼓励帮助和技术专家的指导下,郑瑞波带领科研攻关小组以“技术降本”为核心,坚持“工艺无极限”理念,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技术优势,继续向现场难题发起挑战,解决了一系列生产实际问题,取得了从无到有、从传统工艺到低成本转变的良好效果。他采用“钻进式”捞砂专利技术成功解除老2斜-2-8井油层砂埋,为该井快速恢复8吨高产提供了技术保障;设计出适用小套管内径、造斜点高井斜角大,同时又是稠油井的“4寸小套管稠油斜井”专用举升管柱及配套工具,保障了习2平3井成功复产;在钟10斜-2井推广应用“冲采联作”一体化管柱,实现不起管更换固定阀来治理泵漏以及直接带泵冲砂洗井施工,从而缩短作业占井时间,提高检泵效率,预计节省作业费用2.5万元;持续深化应用“尾管校深射孔防喷下泵联作”工艺,相继在广29斜-1、广29斜-2及广斜211三口高产井不断提高联作投产效率,保证一趟管柱完井,平均节省作业占井32小时,合计节约作业劳务费用逾9万元。

  工作以来,郑瑞波团队先后取得的5项发明专利填补石油行业技术空白,20项实用新型专利推广创效显著,研究的2项股份公司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4项成果获分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持取得的30余项技术成果在全厂累计推广应用700余井次,科技创效逾千万元。

  宅”入家深处 根深花更香

  郑瑞波是一个宅男,除了爱宅在井场、宅在办公室钻研业务外,他还喜欢宅在家中,陪伴父母妻儿。书桌上密密麻麻堆叠的学习资料后,往往有一个“红衣掌灯”、“红袖添香”的妻子。

  郑瑞波有一位对他感情深厚、鼎力支持他工作的妻子宋小青。妻子是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为了支持他的事业,毅然放弃城里高薪来到江汉油田总医院工作。2014年3月,郑瑞波主持开展的《抽油井有杆泵防断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被油田推荐参加中石化成果鉴定。项目要求时间紧、标准高。作为技术首席,他没日没夜地编方案、写汇报。就在此时,妻子即将临产。一边是关乎企业效益的科研重任,一边是急需照顾的妻儿。无奈之下,郑瑞波将远在河北老家的父母接来照顾妻子,自己则一头扎进项目研究中。4月初,妻子顺利产下一个健康的胖小子。初为人父的郑瑞波心中充满喜悦,可儿子半夜的哭闹声却让他无法安静思考。那段时间,他干脆睡到了办公室。妻子深深懂得,石油早已融入丈夫的血脉,没有半句怨言。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这项成果被中石化总部专家评委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郑瑞波的工作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更得到了单位的鼓励和奖励,他很感恩,总想着回报社会。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郑瑞波一直“宅”在家中隔离工作。妻子宋小青春节期间主动报名一线发热门诊参战。当从妻子口中得知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身心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后,郑瑞波决心为这些医务工作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经过多方沟通联系,郑瑞波在生态农业公司采买了价值一万元的水果、牛奶等生活物资,为坚守在油田总医院为战“疫”而被隔离的医务工作者送上了一份关爱。这一万元,正是他在中石化第一届青年科技精英赛上代表油田唯一登榜赛区20强而获得的嘉奖。而就在疫情暴发前,他本来答应用这笔奖金给妻子买几件新衣服的。

  3月23日,广斜77井作业现场汇集了采油厂监督站,工程院工艺所,采服中心测试大队、作业大队及特车大队五方面技术干部和施工队伍人员,只为在该高产井实施“带压投堵”起出射孔枪管柱后再下入泵抽管柱完井。尽管作业施工或监督指导职责上并没有要求采油厂工艺所技术干部必须到现场参与。但郑瑞波还是一大早就来到作业井场,从工具准备、技术交底、施工操作、现场监督各个环节紧盯每一处技术细节及工序步骤,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吃透“带压投堵”工艺的优缺点,进一步完善他所主持发明的“尾管校深射孔防喷下泵联作”技术。

  晚上9点30分左右,现场成功完成“带压投堵”施工,郑瑞波带着满满一页纸的现场笔记赶回家中,此刻,他完全没有饥饿感,而是头脑中两套技术革新方案让他无比满足和兴奋……一周后,一套完整的“带压起管”技术革新初步方案已经跃然纸上,郑瑞波准备将方案和其它各路专家讨论后尽快下井试验。“这套新的技术方案一旦成功整合到目前的‘尾管校深射孔防喷下泵联作’工艺中,将更加展示出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传统‘带压投堵’施工,不仅会大幅降低高压井作业费用,更能有效控制井控压力及压井造成储层污染风险。”结合以往成功经验,郑瑞波对这套新发明的工艺充满了信心。

  郑瑞波如今依旧奔波在作业现场,忙碌之余,他常抬起头,看着井场上空,发现那里也有一条清晰的天际线,和都市的天际线一样,也会升起朝阳,也会繁星满天。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