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动态 >

王维新:创新创造后备军

2018-08-16 | 编辑:机械工业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机械联合会机经 | 浏览量:

        都说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很难。也许最难的,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然后坚持走下去。当兴趣、能力与责任结合,对于航天三江科技类青年创新型拔尖后备人才王维新来说,心无旁骛的努力对应的就是水到渠成的收获。

“研究自然科学,是件有趣的事”
        “我就知道,王维新肯定行的!”得知王维新入选的好消息后,周围的人反应惊人地相似。“报到第一天,他一个人在角落看本砖头厚的书,好像叫焊接手册吧,特别专注。”爱读书,动手能力还超强:“周末休息的时候,大家出去玩,他就在宿舍画电路图、焊电路板,把单身宿舍的电器用软件集成,全部变成wifi遥控的。”早在七年前,在大家眼里王维新就是一个潜心钻研、动手能力超强的科技达人。
        和自然科学的不解之缘始于幼年,身为物理老师的父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王维新从小就对“拆拆装装,研究原理和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学第一课专业老师的一句话“物含妙理总堪寻”,又让兴趣上升到专业的研究。除了焊接,王维新还花了很多时间自学与之相关的结构、材料、装备、电器知识:“打开一个世界把它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天然的兴趣、专业的研究,让王维新在2011年就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红阳公司:“公司从事焊接工艺研究和生产四十余年,并在2008年实现搅拌摩擦焊技术首次在国内航天产品上的应用,很有前景。”2012年,湖北省先进焊接实验室在公司挂牌,国际焊接专家关桥的入驻让王维新振奋不已:“读书的时候就如雷贯耳,没想到工作后还有机会当面受教。”名师、大平台,不一样的起步注定了王维新进入航天飞一般的旅程。
“空间有限,但打造平台亦大有可为”
        时光转瞬即逝,2013年,快舟花落红阳,王维新担纲关重件焊接工艺主管。该组件属于高尺寸精度、高焊缝性能复杂结构件,变形行为比较复杂,对装配精度也有极高的要求。王维新带着工人从摸熟机器入手,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和参数,不仅满足设计要求,还实现了从10次翻滚定位到一次装夹定型的提效转变以及L型接头焊后强度高于母材的质量控制优于同类厂家的超越之举,成为公司从“装备”向“航天”转型之路上漂亮的一战。
        对于基层技术员来讲,设备跟不上是常见的苦恼。毕竟书本上就是一句话,但真的要了解原理、掌握规律,还需要具体设备去验证,大量实践去感知。“很多时候,大家都说有什么平台做什么事,但在技术创新上,我们需要思考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平台把事做成”,凭借着超强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的多学科素质,王维新突破环境、设备的限制,利用外部开放环境自主搭建装配平台,实现了创新创效的探索。某型号激光焊攻关需要新购送丝机配套使用,设备采购周期长,价格不菲。王维新自掏腰包从网上采购元器件,通过普通器件搭载控制软件系统集成,不仅实现了设备的可替代利用,还成功攻克技术难题,完成焊缝的裕度处理。“每年都会花几千块钱买些元器件,做些小东西。”几年下来,王维新造出了一堆造型简朴、性能出众的小机器,“我家有很多很神奇的东西”,5岁的女儿说起爸爸是一脸的崇拜。
“创新没有止境,要抓紧时间做些事情”
        “对于工业企业,创新最好的体现是在产品上的应用。而一个技术问题的解决就四点:背景、难点、措施、结果。围绕这四个词去做事、总结,问题解决了,相应的成果也出来了。”平日沉默寡言,但说起专业和创新,王维新却是娓娓道来。三块容量为500G的硬盘,里面包含近3000篇期刊杂志、1000篇优秀硕博士论文和大量的视频资料,这些储备和主持完成公司级以上攻关预研课题12项、申请专利14项、发表科技论文5篇、国防科技报告8篇,获得四院科技技术成果奖2项,编写航天工艺标准1项、院标2项、申请国家标准1项等成绩形成有趣的对应,远远超出工作需要的储备也让他有了远远超出任务完成的成长。
        除了个人对探索事物本质和工作规律的兴致,公司的创新机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技术中心每个月都会征集各分中心的技术亮点,一个月报1-2项,一年十几项就出来了。最初是按结点上报,做着做着就成了习惯。”王维新说道。只王维新主动加码,变成每月至少两次。他的桌面上,总是一份份文件伴随着一块块试板慢慢长高。上班、加班,攻关、创新,对于他来说,潜心专业似乎就是生活的全部,但他的收获却不仅仅限于工作。比如,因为工作而结识的许多莫逆之交。“小伙子肯钻能吃苦,是棵好苗子。”谈到王维新,公司焊接专业总师唐众民言辞中全是赞誉,和他因为型号协作结缘的机械加工专业总师王华侨更是赞不绝口:“相当不错的年轻人,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完全没话说”。唯一的意见就是“还是得注意身体,有时太拼了!”
        对此,王维新淡淡一笑:“别看我没空锻炼,但运动量是很足的,身体没问题!”从现场到办公室,八小时的奔走让他微信步数始终保持日均15000的记录。唯有八小时之外想些课题写点东西,才能让他安定一些。对于他来说,成为青年创新型拔尖后备人才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担当:“要抓住国家规划调整的契机,做些事情加速专业发展,使公司的焊接专业提升到国家队的水平!”(文/沈佳)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