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奋力争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新标杆
2018-09-16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 浏览量:
2020年前后,苏州工业园区要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跨国公司功能性总部100家、高端制造示范企业100家,形成新一代信息电子、高端装备制造、纳米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全产业链的整体跃升。 (资料图片)
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起步
“在最新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苏州工业园区蝉联第一,并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苏州工业园区新闻中心副主任单小辉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该区完成生产总值1251.3亿元,同比增长7.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8.1亿元,增长10.3%(税收占比93.8%);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178.7亿元,增长7.7%;完成进出口总额497.1亿美元,增长2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9亿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增长32.3%;固定资产投资179.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万元,增长7.7%,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好中育新的良好态势。
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工作扎实推进,11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中新合作不断深化,先行先试探索稳步前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落地,国家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进展良好。“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证照分离”取得实效,“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荣获2018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内部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基本建立“部门强化职能、功能区聚焦功能、基层压实管理”运行新机制,职责功能进一步厘清。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基本完成。国资监管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企重组、混改有序实施,邻里中心发行全国首单社区商业类资产证券化产品,“走出去”项目进展良好。税收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合并组建国家税务总局园区税务局,出台“四新经济”税收包容审慎监管措施,率先实现所有税收业务“一厅通办”“一网办理”。
转型创新增添新动能。新增外资项目136个、科技研发项目200个、持牌金融机构9个、全国百强高端商务服务机构4个,松下集团、康宝莱等总部项目落户,苹果苏州研发中心、日月新芯片封测研发中心、博世中国区共享服务中心、绿地商业全球进口商品华东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进驻,硕腾生物、强生爱惜康、德尔福科技等高端制造项目开工建设,东曜药业、赛峰发动机、飞利浦医疗等增资扩产,华为、礼来、卫材、微创等重点在建项目顺利推进。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特色产业保持25%左右增幅,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全面实施,企业总部基地开工建设。新增国家“千人计划”6人、累计达149人,总数占全市近60%。中科院微电子所、生物物理所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落户,人民大学丝路学院揭牌,江苏省首家博士后创投中心成立,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首期通过验收,首届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分会场活动等成功举办。
宜居环境实现新提升。对接苏州市2035总体规划,提升园区城市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丰隆汇购物中心落成开业,金鸡湖景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基本完工,调水引流一期工程实现通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推进。商旅文体展加速繁荣,马拉松、龙舟赛、双年展、自行车赛等重大活动和赛事成功举办,苏州奥体中心入选2018全国优秀体育产业项目,草鞋山遗址保护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入境游客、酒店营收、酒店平均出租率等指标全市领先。城市管理创新推进,城警联合巡查成效显著。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切实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固体废物大排查、“散乱污”企业整治强力推进,企业环境管理绩效提升三年行动全面实施。
社会治理展现新作为。积极构建富民增收长效机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揭牌,新增就业岗位3.2万个,居民养老、医保水平持续提升,街道、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开展。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新校区、星澜学校等11个教育项目建设完成,星塘医院等一批医疗项目进展良好,五位一体养老服务基地投用。中新社会治理合作试点新三年计划启动实施,网格化社区治理服务标准化试点深入开展,园区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431”整治火灾隐患专项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力推进,化工、工贸等重点行业安全生产、部分工业小区“企改商”、互联网金融风险等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各类劳资纠纷妥善化解,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打造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高地。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坚持在全球范围汇聚创新资源,在开放环境下搞自主创新,主动承接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溢出效应,打造国际化、开放型创新体系。大力实施“555”计划,三年内争取引进培育500名科技领军人才、5000名创新骨干人才、5万名产业创新人才。壮大自主品牌企业群、瞪羚企业群、独角兽企业群、上市企业群,培育一批全球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力争到2020年前后,设立企业海外研发中心和离岸孵化基地50个,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30家,新培育独角兽企业10家,年产值规模超百亿元的自主品牌企业达5家左右,形成开放与创新融合互动、外向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成为高端人才创业的首选地、国际先进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创新高地。大力发展新制造、新产业、新经济、新模式,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培育,着力提升关键技术的控制力、产业集群的整合力、智能制造的引领力、行业标准的主导力。力争到2020年前后,全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跨国公司功能性总部100家、高端制造示范企业100家,形成新一代信息电子、高端装备制造、纳米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全产业链的整体跃升。
打造接轨国际的制度创新高地。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破除制约服务效率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发挥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制度创新牵引作用,积极探索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机制,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投资贸易、商事登记、事中事后监管等制度性改革。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确保各类市场主体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大力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双招双引”便利化服务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制度,优化“四新经济”发展环境。力争到2020年前后,使园区成为投资贸易最便利、行政服务最高效、综合治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备的区域之一,营商环境便利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度创新成为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强大保障。
上一篇 上一篇:2018中国摩托车年度车型揭晓
下一篇 下一篇:我国机器人发展突破核心技术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