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动态 >

[三线故事] 长廊串起大山爱

2020-05-27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机械工业教育网 | 浏览量:

         从城市的繁华到大山深处的创业,从大山深处的崛起,再到城市的开拓,五十年的轮回,万山人再次推动滚滚向前的车轮,奔驰在奋进拼搏的发展大道上。可无论走的多远,走了多久,万山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大山深处生命顽强的霸王草,不会忘记那简陋又温暖的筒子楼,不会忘记蜿蜒山路的那头是一个不灭的理想……
         感动于大山的真诚,多年的风风雨雨,自以为已经变得铁石心肠,小勇也试图着要把自己变得铁石心肠,因为山里的生活给了那个年代万山人太多的艰难和困苦,还有那岁月逝去的青春年华。然而,当远安用青山向她拥抱,用绿水向她告别的时候,小勇才发现脆弱的自己依旧脆弱,感性的自己同样感性,毕竟,大山成就了无数万山人的事业和辉煌的人生。
        再次踏上万山深处的土地,那些曾经代表着万山辉煌的建筑大多破损斑驳,满眼的绿色遮盖住了那些灰红色的残桓断壁,让记忆的小舟划进时间的湖水泛起圈圈涟漪,儿时的点滴漾开在小勇记忆深处……
        距离远安县城还有十公里,是隐藏在群山环抱中的万山厂。此刻落日的酡红淡了,那青碧的远山也被夜色点染出青黛,褪出天际。干打垒的筒子楼前,孩子们的欢笑打闹声由远及近,家家户户的厨房里传来了锅勺挥动碰撞的声音,饭菜飘出了缕缕香气。再晚些,路边昏黄的灯光次第亮起,点亮了厂区的夜晚。
        “妈妈,我不想吃面条儿。”五岁的小勇端着小白碗,望着锅里飘着热气的面条,委屈的嘟着嘴。小勇大大的眼睛,软软的头发在脑袋顶上用红头绳扎起了两个冲天小辫儿。可能爸妈希望她像男孩子一样勇敢吧,所以取名叫小勇。小勇的父母都是北方人,60年代的大学生,因为国防事业放弃了繁华的都市而走进了这深山茂林。因为吃惯了面食,家里很少做米饭,可在远安万山厂出生的小勇从小就是南方的口味。
        “去隔壁王大娘家看看,盛碗米饭去。”妈妈发了话,小勇高兴地捧着小碗走了。过了一会儿,小勇端着白米饭,上面还冒尖儿的堆着菜回来了,坐在饭桌上得意地向哥哥炫耀。
        厂里统一分配的住房就是这么简单方便,一条长廊串连着六户人家,谁家压了排骨,谁家烧了土豆,闻闻味儿就知道。哪家的孩子饭点进了别人家,大人连忙招呼,多加一副碗筷就好。
        长长的走廊里,每家窗户根儿底下都是自家的小地盘。蜂窝煤整整齐齐地码成垛,酸菜缸里积了白菜,小马扎上放着织了一半的毛衣……走廊外面几根长长的粗铁丝拉在两头,各家洗晒的衣物花花绿绿的迎风飘扬,享受着慵懒的阳光,暖暖的生活气息在这大山深处扑面而来。晚饭过后,可以借着外面的路灯在走廊里支个小牌桌,打会儿扑克牌,孩子们有的在家写作业,有的在走廊跳皮筋,昏黄的灯光氤氲出一种暖暖融融的氛围。
        “小勇,去,喊小郭阿姨来提水。”奶奶探头,看了看走廊外蜂窝煤炉子上烧的水开了,吩咐小勇。一会儿,小郭阿姨拿着两个空暖瓶来了:奶奶,谢谢你啊,你看你家的煤尽给我家烧水了。“没事儿没事儿,炉子空着也是空着,你家两个淘小子天天滚的跟个泥猴子似的,这洗洗涮涮的,热水用的快。”
        “我家今晚吃韭菜合子。”小勇话音刚落,在走廊外玩耍的小伙伴们都争先恐后的钻进了小勇家厨房,挨着锅边站一圈儿,“奶奶、奶奶”稚嫩的童声,一声声的叫着,老人家的心都要融化了。
        哪家的大人出了差,都不忘给左邻右舍的孩子带点糖果点心什么的,孩子们拿着块上海产的泡泡糖,稀罕的不得了。北方人会做大酱,南方人会做豆腐乳,到了开坛的时候,都不忘给邻居们端一碗。
        长长的走廊,串连着家家欢乐的笑声,分享着户户暖暖的关怀。
        “奶奶,你怎么了?”来串门的王姨,发现奶奶神色痛苦的躺在床上。
        “刚刚不知这腿怎么迈的,摔了一跤,爬起来腿疼的很,不能动了。”
        “别是骨折了吧,岁数大了容易骨质疏松,赶紧去医院吧!”
        “儿子媳妇天天都在厂里忙,也不在家呀!”奶奶叹了口气。
        “没事没事,奶奶你放心,我喊几个人先送你去医院。”一转身出了门,在长走廊里招呼一声,“奶奶摔了,谁家男人在家的,出来一下,送奶奶去医院。”
        “怎么啦?摔得严重吗?”闻声赶来的邻居们纷纷过来问长问短。
        “奶奶,我来背你。”赵叔有条不紊地吩咐布置起来:“你们上我家,赶紧把那个单人床板拆了,搬到楼下等着。”邻居们七手八脚的分头行动。等儿子儿媳接到电话从车间赶出来时,奶奶已经被大家用床板抬着送到了医院……
        这些画面如电影一般在小勇的记忆里一帧一帧缓缓回放,还有和哥哥总是坐在楼前的葡萄架下,等着永远在加班的父母的归来……(张绪会)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