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享道出行”强势布局网约车
2018-12-09 | 编辑:机械工业教育网 |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 浏览量:
上海网约车市场迎来了新玩家。11月18日,上汽集团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在上汽荣威智能广场宣布开启试运营,意味着中国最大的车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眼下,整车企业转型出行服务商,俨然已经成为一股不得不追的潮流。仅从国内市场看,就有吉利汽车战略投资的曹操专车、力帆控股战略投资的盼达用车、一汽联手东风和长安合资打造的“出行国家队”、北汽集团揭牌成立的华夏出行、长城汽车旗下出行业务品牌欧拉出行等等。
然而,面对网约车市场占有率高达九成的巨头——滴滴,车企扎堆入局究竟胜算几何?是盲目跟风还是真枪实干?车企的大肆涌入,又会将移动出行这池春水搅出怎样的波澜?
■上汽入局不可小觑
据悉,“享道出行”的试运营将从上汽集团及产业链内外部员工起步,逐步向外界用户开放,试运营期间将全面测试并优化平台的服务能力和运营体系。
享道出行CEO吴冰介绍,享道出行在招募司机和挑选车辆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网约车市场监管要求,通过正规的招募渠道,采取严谨审慎的背调、培训和考核机制,确保服务规范;通过高标准的甄选策略,选取集团旗下品牌五星安全主流车型,确保运营车辆的品质及安全。
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就表示,享道出行是上汽集团在智慧共享出行领域落下的“重子”,将瞄准潜力巨大的网约车市场,充分发挥上汽在智能网联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长期积累的品牌口碑和资源优势,为用户提供智能安全、高品质的出行服务。
据了解,目前享道出行的平台上没有提供车型选择。5公里以内的短途,相同路线的收费介于滴滴快车和礼橙专车之间。从定价和服务上来看,享道出行更接近于专车服务。每辆车内都提供无线网络、瓶装水、清洁袋等。
率先预约了试乘的德勤中国汽车行业管理咨询领导合伙人周令坤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他是网约车的长期用户,每天预约网约车上下班。包括滴滴的礼橙专车、神州租车、曹操专车在内的很多平台,他都尝试过,整体感觉是车内空气质量有待改善。
定位中高端的享道出行在车内配有一个净化空气的“圆环”,使车内空气清新了不少,细节上的用心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周令坤建议,享道出行使用的是上汽旗下车辆,可以考虑采用更高端的空气净化器设计,为用车人提供与之定位匹配的体验。另外,享道出行的App功能还不尽完备,比如预约功能的缺失,就可能在上班时间失去他这样看重“准时准点”的用户。
上汽集团在拥有分时租赁市场经验的情况下,虽然今年4月才宣布布局网约车,但11月业务就落地,行动比早先宣布的“出行国家队”要快。“不得不说,这对上汽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试水’,上汽虽不是车企转战网约车的领先者,但不可小看。”周令坤说。
■抢夺资源无关跟风
近来,车企布局出行领域可谓火力全开,吉利的曹操专车是国内车企涉足网约车的探路者。从2015年11月上线到今年5月,累计注册用户已超过1600万,日活用户超过80万,并在全国24座城市上线运营,目前上线城市的日均用户活跃度已稳居第二,仅次于滴滴出行。
看好中国出行市场前景的还有外资车企。11月21日,宝马称拿到中国成都的“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许可证”,成为第一家在华拿到网约车牌照的外资车企。作为宝马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宝马出行服务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成立,并计划于12月在成都投入200辆宝马5系轿车,包括传统燃油版和插电混动版。
车企将目光转向出行市场几乎已成为行业共识。在周令坤看来,车企扎堆儿布局出行,并非纯粹跟风,而是一场顺应市场的战略布局。
一方面,今年车市罕见地出现数月产销下滑,车企在面对整体销量增长乏力的局面时,迫切想要寻找新业务来扩大企业的营收渠道。出行市场中的网约车版块成为眼下最接近于盈利的业务。
另一方面,出行业务的利润贡献其实也并非车企的第一考虑,资源占领才是核心目的。简单说来,一个城市的网约车牌照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燃油网约车的牌照资源更是宝贵,后进入者就意味着更少的发展空间,所以车企蜂拥而至迅速抢占资源也是一种必然选择。
周令坤直言,华夏出行聚焦区域市场,欧拉出行刚刚起步,惟一在规模上和品牌效应上有些影响力的曹操专车,仍处于铺量时期。总体而言,虽然国内各大车企在出行领域的布局时间早晚不同,但基本同处起步阶段,究竟谁会成为行业佼佼者,暂时还难分伯仲。
■差异化竞争机会尚存
对于车企争相入局出行的前景,也有不少从业者并不看好。汽车业内人士周群(化名)直言不讳,尽管曹操专车经过三年的积淀,已经成为仅次于滴滴的第二大网约车平台,但其与滴滴的实力依旧相去甚远。
周群给出了一组数据,今年前8个月,滴滴出行以14.95%牢牢占据网约车App渗透率首位,而其他网约车平台App渗透率均不到2%,难以与其抗衡。以今年5月的数据为例,滴滴的MAU(月活)为9191万,是惟一一款MAU千万级的App,超过神州+首汽+易到月活总和的17倍,且平均DAU(日活)用户均值超过1500万,是第二名的50倍之多。
“更何况,自从滴滴顺风车事件后,网约车的监管更是严上加严,每家企业都不能幸免。这意味着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企业面临着门槛更高、技术要求更严、责罚标准更严格的局面,想以较快速度抢占市场将更加困难,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转型移动出行并非易事。”周群说。
周令坤却认为,安全是车企进入网约车领域的优势。在他看来,网约车业务是车企主营业务的延伸,也是其原有产品和品牌力的延伸。与让人感觉“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公司相比,车企会让消费者感觉更安心。车企转型出行服务商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活跃用户量是评估一个出行平台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互联网企业具有天然的流量优势,而在这一领域并不擅长的车企该如何做大平台的规模?另一方面,如滴滴这样的巨头尚未实现盈利,车企的出行平台该采用什么样的业务模式,才能更快找到盈亏平衡点,把平台成立之初承诺的服务标准切实落到实处?
尽管听起来前路坎坷,但周令坤对车企转战出行市场还是保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滴滴虽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出行市场很大,并不是说车企和后进入者就没有机会了,车企还是可以凭借差异化服务塑造自己的优势。无论是服务标准化、流量运营能力、资金实力、用户规模、生态能力上,一般企业都难以跟随和复制滴滴。惟有在区域市场或者细分场景如景区、上下班、上下学等市场精耕细作,在包括车辆设计、数字化内容、个性化服务在内的乘坐体验等角度上寻求差异化,才能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 上一篇:“同•Young精彩” 一汽丰田携手学子筑梦未来
下一篇 下一篇:富华重工:高速发展驶向无人区